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炎的慢性一个炎症,医院专家表示慢支炎往往是由感染或者非感染因素引起的,临床上是以咳嗽、咳痰或者伴有气急、甚至是气喘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咳喘”、“痰饮”、“肺胀”等病的范畴。慢性支气管炎冬季容易加重,到了春季会慢慢的缓解。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到了晚期症状会常年存在,病情继续进展就可并发肺气肿等情况。因此应在早期及时确定病情,及时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咳喘”、“痰饮”、“肺胀”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外邪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关。病变主脏在肺,涉及脾肾,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可分为阴虚痰热、痰浊壅肺、寒饮伏肺、肺脾气虚、岐肺肾气虚等证型。
部分患者在起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患者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咯痰,尤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或为黄色脓性,偶有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后,支气管粘膜的迷走神经感受器反应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出现过敏现象而发生喘息。随着病情发展,终年咳嗽,咳痰不停,冬秋加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在症状加剧或继发感染时,常有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一般不明显,但并发肺气肿后,随着肺气肿程度增加,则呼吸困难逐渐增剧。
故将前人治哮喘的有效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等的药物互为加减作为一个基础的方剂定为四子克喘汤,然后再对证加药,重点突破,经多年验证,疗效满意。
四子克喘汤组成: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8克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莱服子10克干姜10克细辛10克五味子6克川贝10克米壳6克(分量可根据季节、年龄、体质而定)此方的药味在一般情况下不随意变动,如麻黄,只有在血压过高或心房纤颐或服后不能入睡者,可以酌情减量或易以香薷。另如干姜,非在阳气过盛,热炽伤律症状明显者不宜轻动。细辛的用量较大,但临床实践中不但无副作用,而效果良好,少用则疗效差,万勿以“细辛不过钱”之讹传讹,而随意减量。
痰少咳重,加把叶、桑皮;咳轻痰多,加前胡、半夏、桔红;咳喘不寐,加远志、莲心、麦冬、枣仁;咳喘胸痛,加桔梗、瓜篓、韰白;食少纳呆,加佩兰、紫苏、厚朴;咳痰带血,加藕节、紫苑;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槟榔、草果;内热外感,加银花、连翘、牛劳子、菊花;大便干燥,加花粉、大黄、大贝、桔梗;头疼头晕,加藁本、白芷、荆芥、蔓荆子;水气凌心,加云苓、白术、附子、车前子;肺肾惧亏,加人参、麦冬、山药、丹皮、附子。在对证加药时要解决主要矛盾,不要面面俱到,以免药味过多互相抵消之弊。
实喘易治,虚喘难医。治实喘必须彻底,不留病根,倘一疏忽,因循失治,必然由实变虚,喘无止日,古人有喘时治上,平时治下之说,意在喘发治肺为主,喘净则扶正培本,正气足则邪无所于,哮喘不致复发矣。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稳定后,为了巩固疗效,上方配制丸药,经常服之以防复发。医案例1:阎某,男,6l岁。常将患哮喘30余年,曾经多种疗法治疗,仍是逢冬即发,平时如故。时重时轻。
年秋末,因患胃病(十二指肠溃疡)而就诊。伴有气管炎发作,脉弦紧,舌白腻,在治疗时以化痰定喘之法,附加调胃之药,即用四子克喘汤加川朴、良姜、紫蔻、砂仁等,服药后哮喘大效,胃病亦轻,继续门诊10余次服药30余帖,药味始终无有大的变动,胃币见效哮喘大愈,后配丸药经常服之,至今气管炎未发作,偶而来门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而哮喘一直未发。
例2:赵某,女,55岁。体质素弱,患慢性气管炎20余年,经年累月不愈,为冬严重,春夏稍轻,但平日仍是咳嗽吐痰,喉如拽锯。严重时夜不能卧,一连几昼夜不能入睡,应用氨茶碱和喷雾定喘剂,尚不能完全缓解。用四子克喘汤加味,嘱其如无大变化即坚持久服,患者平稳时即停药,稍有发作即用此方,遇有外感即到门诊治疗进行改方,如此年余,前年名病情明显好转,去年一直保持稳定,并未剧烈发作。
猜你还想看:
咳喘一扫汤——治疗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凡哮喘、咳嗽、痰涎壅盛、呼吸困难
贾氏老秘方拔除病根祛咳喘告别哮喘老慢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所致的气喘胸闷,咳嗽痰多等症
苹果蒸鸡蛋,快速止咳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