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S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

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ESTS系列报道第27篇

译者:杨玉赏、胡伟鹏、张含露、邓汉宇、尚启新、毛承毅

审校者:袁勇

编者按: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ESTS)第26届年会于当地时间年5月27-30日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举行。AME编辑团队很荣幸地邀请国内胸外科优秀医师共同推出了热点报告抢先看系列,以飨读者。

编号O-.内镜下活瓣肺减容术治疗严重COPD合并肺气肿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LucaBertolaccini1,F.Minervini2,G.Rocco3,P.Solli1,R.Crisci4,A.Pesci5,N.Panagiotopoulos6,M.Scarci6

1意大利博洛医院胸外科;

2麦克马斯特大学圣约瑟夫医疗中心胸外科,汉密尔顿,加拿大

3IstitutoNazionaleTumori,IRCCS-FondazioneG.Pascale医院胸外科,那不勒斯,意大利

4医院胸外科,特拉莫,意大利

5医院呼吸科,蒙扎,意大利

6医院胸外科学,伦敦,英国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严重COPD合并肺气肿;内镜下肺减容术;肺减容手术;系统评价;mta分析

目的:内镜肺减容术(lungvolumereduction,LVR)是通过支气管镜技术使过度充气的肺叶产生不张。与外科肺减容术相比,内镜下LVR不仅操作微创,同时对严重COPD及肺气肿的术后患者同样有效。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有关内镜下LVR治疗严重COPD合并肺气肿与非治疗组相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RCT)。

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及CochraneLibrary数据库(文献更新日期截至年12月)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协助网提供的标准评价文献质量。使用Cochrane协作组织手册中介绍的有关干预性研究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连续性变量进行转换以便对各RCT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由于附表中所列编号为2的文献在评价指标及随访间期上的明显差异,故作排除,最终纳入7篇RCT进行后续分析。纳入RCT之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进行直接评价,结果显示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高(I2=75–86%)。Meta分析显示,LVR组患者的FEV1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均数差[MD]=-0.02,95%可信区间[95%CI]:-0.80–0.77,p=0.97,图.1a)。此外,对照组的患者在六分钟步行试验的测试结果(MD=14.39,95%CI:7.84–20.95,p0.,图1b)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OddsRatio=3.12,95%CI:2.06–4.70,p0.0,图.1c)要显著优于LVR组的患者。

结论:本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在FEV1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受限的改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LVR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有效性。有关LVR的临床作用及有效性仍需长期随访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编号O-.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JianChen1,C.Yang2,LJiang2

1医院胸外科

2上海同济大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生活质量;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剑突下入路;单孔;疼痛

目的: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近些年来不断发展。然而,几乎所有报道的单孔胸腔镜手术都是经肋间入路,其对胸壁的损伤依然存在。近三分之一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有着剧烈的疼痛。为此,我们开展了单孔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以比较经剑突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

方法:自年8月起,本课题组总计完成例经剑突下入路手术和例经肋间入路手术。本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术后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术后1、3、6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EQ5D量表。早期结果包括术后中到重度疼痛(NRS≥3)的患者的比例,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均值。

结果:实验总计纳入例经剑突下入路和例经肋间入路患者。对于术后第1,3,6月存在临床相关性疼痛的患者(NRS≥3),经剑突下入路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经肋间入路组患者(P0.)。经剑突下入路组具有更好术后生活质量(P0.)。两组之间的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二次手术止血,肺扭转,心律失常及脑神经异常事件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相比较于经肋间入路胸腔镜患者,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半年疼痛更少且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经剑突下入路更适用于胸外科手术。同时,本课题组已开展第一个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论证该的结论(NCT)。

编号O-.选择合适的患者行支气管内活瓣置入肺减容术:STRATX定量分析

AlfonsoFiorelli1,M.Anile2,L.Occhiati3,R.Cascone3,A.Carlucci3,F.Cassiano4,C.Andreetti4,D.Diso2,N.Serra5,F.Venuta2,E.A.Rendina4,M.Santini3,A.D’Andrilli4

1ThoracicSurgeryUnit,UniversityofCampaniaLuigiVanvitelli,Naples,,Italy

2ThoracicSurgeryUnit,Policlinico,UniversityofRomeLaSapienza,Rome,Italy

3ThoracicSurgeryUnit,UniversityofCampaniaLuigiVanvitelli,Naples,Italy

4ThoracicSurgeryUnit,Sant’andreaHospital,UniversityofRomeLaSapienza,Rome,Italy5Statistic,UniversityFedericoII,Naples,Italy

关键词:支气管内活瓣;支气管镜肺减容术;StratX定量分析

目的:经纤支镜支气管内活瓣置入(EBV)肺减容术是非均质性肺气肿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缺乏叶间侧枝通气是EBV治疗是否有效最主要预测因子,Chartis检测和CT是目前评估侧枝通气的两种常用方法。前者是一种有创性的方法,并不适合应用于所有患者。后者是一个主观性的检查,检查结果的异质性很大。StratX是基于云计算的CT定量分析,能提供关于叶间裂完整性以及肺气肿密度的临床资料,以选择合适的肺气肿病人行支气管内活瓣置入治疗。本研究比较了StratX和CT两种方法在评估EBV适应症方面的差异。

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回顾性多中心的研究,纳入行支气管内活瓣置入治疗的非均质性肺气肿病人,除了肺功能检查外,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行CT检查评估叶间裂发育的完整性,治疗后行CT检查评估靶肺萎陷情况。然后使用StratX软件对高分辨CT检查结果行回顾性分析。当靶肺叶的肺减容量大于ml则认为治疗有效。分析StratX和CT两种方法在预测EBV治疗是否有效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结果:使用CT和StratX进行评估的83个病人纳入本研究,其中,65例(78%)提示靶肺叶的肺减容量大于ml,StratX和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8%和96%(p=1.0);88%和33%(p=0.);96%和84%(p=0.);94%和75%(p=0.);96%和83%(p=0.)。只有肺减容量大于ml的患者以下几个指标才会显著的改善:FEV1%(p=0.),FVC%(p=0.),DLCO%(p=0,01),6MWT(p=0.)和SGRQ(p=0.)。

结论:与CT相比,StratX对评估侧枝通气更准确,StratX更有利于选择合适的非均质性肺气肿患者行支气管内活瓣置入治疗。

编号O-.近红外荧光技术实现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导管实时精准显像

李浩、王俊等

医院

关键词:胸导管;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近红外

背景:术后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二次手术和住院天数延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术后乳糜胸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术中及时识别乳糜漏进而行选择性的胸导管结扎。然而,目前临床中,如何在术中识别和定位乳糜漏的部位仍然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本研究将对使用吲哚菁绿的近红外荧光技术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实时精确识别胸导管损伤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从年4月到年8月,本研究共纳入19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Ivor-Lewis或者Mckeonwn手术方式)。对每个患者,我们在术前30分钟对患者在右侧腹股沟区皮下或者皮内注射4ml吲哚菁绿,在术中利用D-lightP?近红外胸腔镜进行荧光成像。

结果:在这19例患者中,总共有16例(84.2%)患者的胸导管在近红外荧光技术中被清晰地观察到。在所有的患者中,胸导管的平均信背比(SBR)高达3.93±2.14,且在注射吲哚菁绿半小时后,胸导管的荧光成像就可以被观察到,同时能够维持长达3小时。胸导管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最佳时间观察窗大约在注射吲哚菁绿一小时左右。通过近红外荧光淋巴管成像技术的指引,总共有3例患者接受了选择性胸导管结扎术。所有的这些患者术后都最终被确诊为食管鳞癌,且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出现术后乳糜胸。

结论:利用注射吲哚菁绿的近红外荧光技术能够对胸导管损伤以及乳糜漏部位进行实时高敏感性地观察,这使得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能够选择性地进行预防性的胸导管结扎。

编号O-.对于不确定性的间质性肺疾病的非插管外科活检:一个多中心结果分析

EugenioPompeo1,C.AtincayaOzturk2,F.Guerrera3,E.Ruffini3,M.A.I?iguez-Garcia4,M.

Peer5,L.Voltolini6,C.Caviezel7,W.Weder7,I.Opitz7

1ThoracicSurgery,TorVergataUniversity,Rome,Italy

2Hospital,ThoracicSurgeryClinics,SureyyapasaChestDiseaseandThoracicSurgeryEducationandResearch,Instanbul,Turkey

3ThoracicSurgery,UniversityofTorino,Torino,Italy

4ThoracicSurgery,Headofthebronchoscopyandendoscopyservice(INER),MexicoCity,Mexico,

5ThoracicSurgery,AssafHarofehMedicalCenter,Zerifin,Israel

6Thoracic,CardiacandVascularDepartment,ThoracicSurgeryUnit-CareggiUniveristyHospital,Florence,Italy

7ThoracicSurgery,UniversityHospitalZürich,Zurich,Switzerland

关键词:非插管胸外科手术;肺间质病变肺活检;多中心研究;自发性通气

目的:非插管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外科活检(NISBLD)在单中心报告中显示出作为一种可靠的且并发症出现率低的方法来实现对于该类疾病的病理性诊断。本研究的目的即是首次通过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来研究NISBID的早期结果。

方法:七个欧洲和欧洲以外的机构参与了这项研究。总体而言,一共有例患者纳入到本次的研究中。纳入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0±12岁(男65例,女47例)。术前总肺容量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分别为74±16%和57±18%。其中有四十五例患者有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合并疾病。患者均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其中采用肋间神经组阻滞的有94例患者,硬膜外麻醉的有18例患者,予以患者镇静药物的有58例,未予以患者镇静药物的有54例,接受了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有88例,,接受了胸部小切口手术的患者有24例。

结果:手术的平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在手术室内历经的总体时间分别为31±31min、29±15min和89±min。NISBLD的可行性在92例患者中被评估认定为效果极佳,在12例患者中被认定为效果良好,2例患者中被认定为效果令人满意,另外有6例患者被认定评估为效果不佳Bing需要转变为全麻插管。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病死率为0%,然而并发症率为7.1%,其中包括4例患者有长期漏气,同时肺炎、肺不张、贫血和胃出血各有1例患者。例(98%)患者获得了准确的病理诊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天。医疗机构有大于30例患者组(A组,n=60例)与那些小于30例患者组(B组,n=52)进行组间比较显示,在关于NISBLD可行性(P=0.1)以及术后并发症率(P=0.1)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然而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1.2±0.5天v.s.4±3天,P<0.)。

结论:这项多中心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在82%的患者中NISBLD有极佳的可行性以及零死亡率和令人满意的术后并发症率。在组间比较中,NISBLD的的可行性和术后并发症率在两组间没有差异,而A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

编号O-.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显示肺段间平面的无创可视化技术

KeiSakamoto,S.Mitsuboshi,S.Katagiri,H.Maeda,T.Matsumoto,T.Isaka,K.Oyama,M.Murasugi,M.Kanzaki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第一外科,东京,日本

关键词:肺段切除术;热成像;肺段间平面

目的:在肺段切除过程中,显示肺段间平面的技术显得非常重要。虽然目前已有许多显示段间平面的方法,但现有的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并且需要不同程度的改进。基于此,我们曾经尝试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来确定段间平面,并且研究的初步结果已在年第23期的InteractiveCardioVascularandThoracicSurgery[InteractCardioVascThoracSurg()23(1):-]上发表。在这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证实了该技术具有可重复性,为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新的问题。

方法:我们对13例实验用猪实施了肺段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在结扎肺段动脉(PA)和肺段静脉(PV)前、后,我们都使用红外热成像仪(InfRecThermoGEARRSR-S?)监测肺表面的温度。其中,有3例实验我们仅暂时阻断肺段动脉,以此检验在此条件下能否辨认出段间平面。此外,我们也评估监测段间平面所需的最小皮肤切口。

结果:在所有13例实验中,肺段间平面均呈现出一条锐利的差异线,该线是由拟切除和保留的肺段之间的温度差异所形成(32.1±2.4°Cvs34.4±2.2°C),并且该线也与膨肺-塌肺后所形成的边界线完美重合。此外,在仅结扎肺段动脉之后,我们也能够辨认出肺段间平面(拟切除肺段:31.8±1.6°Cvs拟保留肺段:34.5±0.5°C)。而完成温度监测所需最小的皮肤切口直径为12cm。

结论:我们成功的验证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确定肺段间平面应用的可重复性,并且在仅结扎肺段动脉情况下取得了同样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该技术不仅仅能用于简单的肺段切除,比如左上肺固有段或者背段,也能应用于复杂的肺段切除,比如很难辨认和结扎肺段静脉的外侧基地段或者后基地段。

AME特约学术通讯员

杨玉赏,医院胸外科在读博士,曾获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在AnnThoracSurg,Surgery,JSurgOncol及JournalofThoracicDiseas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作为第五完成人的“食管癌个体化治疗关键技术”项目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胡伟鹏,医院胸外科专科培训医师。

张含露,医院博士研究生,曾获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AnnThoracSurg,Diseaseofesophagus,、JournalofThoracicDisease、《中国胸心外科临床杂志》杂志,作为第八完成人的“食管癌个体化治疗关键技术”项目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邓汉宇,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年9月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年6月完成本科阶段学业任务,取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同年6月师从医院肺癌中心主任医院胸外科林一丹教授,作为八年制博士研究生开始从事肺部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现处于本硕博连读第7年。-年在校期间曾获得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四川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华西临床医学院优秀学生党员,华西英才奖,医院肺癌中心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年在校期间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EuropeanJournalofCardi编号O-thoracicSurgery、WorldJournalofSurgery、DiseasesoftheEsophagus、InteractiveCardiovascularandThoracicSurgery、JournalofThoracicDisease等杂志发表SCI论著及综述21篇(其中第一作者18篇,共同第一作者3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论文3篇,以第二、第三作者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等国际会议及国内胸心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或壁报展示。本科学习期间,作为负责人主持四川大学大学生“三大计划”课题项目2项。荣获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尚启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胸外科硕士生,住院医师,目前已在JournalofThoracicDisease(JTD,JThoracDis,pISSN:-;eISSN:-IF:2.)上发表论文:Three-fieldlymphnodedissectionintreatingtheesophagealcancer;PrognosticsignificanceandroleinTNMstageoftumordepositsinesophagealcancer;以及Misseddiagnosisofesophagealleiomyomaleadingtoesophagectomy:Acasereportandreviewofliteratures.负责导师参与的十三五科技部-支撑计划:给予临床研究网络平台的食管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示范研究中数据录入工作。年3月参加于韩国举办的亚洲胸心外科年会(ASCVTS),并于会上做壁报交流。于年7月参加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的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青年医师论坛,并与会上做大会发言。于年9月参加于瑞士日内瓦举办的14thWorldConferenceGlobalperspectivesinEsophagealdiseases(OESO),并于会上做大会发言,并于年9月6日在第14届世界食管外科学术大会(oeso)中获最佳摘要奖。

毛承毅,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在读。

袁勇,医院胸外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年至年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大学(UniversityofMontreal,Canada)胸外科学习。年获四川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国际食管疾病协会(ISDE)会员、国际食管疾病协会-中国分会(CSDE)理事、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食管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青年委员、医院ERAS专委会胸外学组委员。《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华西医学》青年编委等。曾荣获“四川大学优青”,首届中国医师协会优秀青年医师手术技艺大赛腔镜食管组西南赛区第一名及南中国区第一名,ESTSDGTgrant,AATSGrahamFoundation,年四川省医学会科技一等奖等。至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大会(ESTS、ISDE、OESO)发言。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大学优秀青年基金1项,四川省卫生厅课题2项。以第一完成人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四川省卫生厅-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

推荐阅读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十三):手术录像③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十二):胸壁、膈、胸膜疾病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十一):手术录像②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十):肺良性疾病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九):肺移植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八):青年研究者竞赛单元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七):InterestingCases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六):食管纵隔疾病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五):肺恶性肿瘤②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四):胸部其他疾病①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三):肺恶性肿瘤①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二):手术录像①

ESTS

胸外科热点报告抢先看(一):Brompton年会最佳报告竞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dzz/123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