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学术盛宴,不见不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我国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经济负担率以及低知晓率的“五高一低”的现状,不仅死亡率居世界各国之首,40岁及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也是全球之最,而且患病数据这些年来有增无减。3月19日,“乐享新生,倍加顺畅——装置学院呼吸大讲堂”正式开讲,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COPD患者吸入治疗进展,精彩不容错过!COP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吸入装置选择至关重要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由明显暴露的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逐年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吸入治疗是慢性气道疾病的一线基础疗法,常用治疗COPD的吸入装置有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pMDI)、干粉吸入器(DPI)、软雾吸入器(SMI)和小容量雾化器等。对COPD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而吸入装置是决定COPD药物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应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吸入装置。然而目前医护人员对吸入疗法和装置的认识不足,患者使用吸入装置误操作也较为常见。吸入装置应用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慢性气道疾病控制不佳,增加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如何正确认识吸入装置?不同吸入装置适合于哪种患者?”呼吸大讲堂“将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总结,等你来看!COPD为小气道的疾病,3大方法提高小气道沉积率根据GOLD的定义,COPD患者的持续气流受限是由于小气道疾病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引起的,最终导致小气道的肺泡附着受到破坏,肺弹性回缩力降低。COPD患者整体气道阻力增加主要是来自小气道。与肺气肿相比,小气道病变发生更早,并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在COPD患者出现肺气肿表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小气道的狭窄和损伤,且小气道数量随疾病进展而减少。因此,吸入治疗时药物进入小气道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小气道沉积率呢?1、合适的药物颗粒直径(2-5μm):直径在2-5μm之间的颗粒在肺部沉积概率最高,且口咽部沉积较少。需注意的是,不同装置细微颗粒含量差异明显,应优先选择微细颗粒含量高的吸入装置。2、恰当的吸气流速:不同类别吸入装置需要恰当的吸气流速。SMI和pMDI具有初速度,吸气流速为10-30L/min;DPI不具有初速度,依赖患者主动吸气,吸气流速为20-60L/min(不同类型的DPI所需的最佳吸气流速不同)。3、增加屏气时长:在吸气之后,(极)小颗粒在一段时间内尚未沉积,因此屏住呼吸非常重要。患者应在吸入后需要屏气10s左右,以利于药物在小气道沉降。如何通过三种途径增加小气道沉积率,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大咖将为我们带来精彩分享。COPD治疗迫在眉睫,不同患者如何合理用药?对COPD患者来说,长效抗胆碱能药(LAMA)能够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风险等,依然是COPD稳定期治疗的一线基础用药。理想的COPD抗胆碱能药物应拮抗M1和M3受体,对M2受体的亲和力较小。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剂可阻断平滑肌上的M3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抑制黏液分泌,从而实现全面控制症状。LAMA是COPD患者优选的起始治疗单药,症状严重患者可起始选择双支扩剂;单药治疗仍出现呼吸困难或急性加重,推荐升级至双支扩或添加ICS治疗,但是血EOS</μl时患者从ICS中获益的可能性较低,不建议使用。如何使COPD患者在不同时期得到合适的药物治疗?“呼吸大讲堂”将进行详尽讲解,敬请期待!会议日程大会时间:年3月19日15:00~18:20大会地点:上海静安洲际酒店B1层珊瑚厅专家简介宋元林
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
上海市教委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呼吸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
亚太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组长
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在美期间先后申请到美国肺脏病学会,囊性纤维化基金,会NIH-P30子课题等课题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教研工作
擅长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气道疾病,肺部感染,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先后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参与自然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发表论文余篇,编写论著10余部
专家简介周新上海交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专家简介蔡绍曦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内科住培基地主任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过敏和哮喘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COPD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呼吸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第八届主委(-),兼哮喘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主委-)
广东省预防医学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委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委-)
ERS会员、《CHEST中文版》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结核杂志通讯编委
从事呼吸与危重医学临床医教研工作37余年,专长于慢性气道疾病、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部疑难感染、肺肿瘤诊治等呼吸疑难危重症的救治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6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第三课题1项、教育部基金1项及省级课题6项等
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8)、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教学名师奖、中国呼吸医师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巾帼十杰、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优秀住培基地主任、第一届羊城好医生、荣耀医者专科精英奖等
专家简介游一医院、常州市临床药学中心主任药师,副主任医师。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感冒、哮喘、COPD的防治科研,气雾剂推广等工作。近30年加入保护臭氧层及临床药学推广工作曾获科技成果26项、专利8项,主编《中国药师海外游学札记》《吸入制剂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临床药理学》《中国气雾剂工业、产品及市场》《医用气雾剂》等书。参编《变态反应学》《呼吸药理学与治疗学》《气雾剂手册》等书籍年以来先后任联合国环境署气雾剂技术备择委员会委员、医学技术备择委员会委员,年至今任医学及化学品技术备择委员会委员-年任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特别报告起草组医药部分主要作者现任中国包联气雾剂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江苏省药师协会名誉理事长、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名誉主任以及国内外一些杂志的编委年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年江苏省优秀卫生工作者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年三次获联合国环境署奖状年获年诺贝尔和平奖贡献证书年美国环境署颁年保护臭氧层奖医院药学奖创新奖专家简介Bosnic-Anticevich,SinthiaPresident,RespiratoryEffectivenessGroup(InternationalAppointment)
ChairofthePrimaryCareSpecialInterestGroupoftheThoracicSocietyofAustraliaandNewZealand
(NationalAppointment)
SteeringCommittee,InternationalSevereAsthmaRegistry(InternationalAppointment)
ExecutiveCommitteeofthePrimaryCareSIGoftheEuropeanAssociation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International)
ChairofARIAAustralia(Internationalappointment)
ongoingExecutiveCommittee,WoolcockInstituteofMedicalResearch
OmarS.Usmani
AReaderandConsultantPhysicianinRespiratoryMedicineattheNationalHeartandLungInstitute(NHLI),ImperialCollegeLondonandRoyalBromptonHospital.
HeadofAssembly5AirwayDiseases,AsthmaandCOPD,attheERS(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
VicePresidentofScientificOutputsofREG(RespiratoryEffectivenessGroup)
ChairofUKIG(UKInhalerGroup)
Vice-ChairofUKAerosolSocietyDrugDeliverytotheLungs(DDL)
参考资料:[1]LiwenFang,PeiGao,HelingBao,XunTang,BaohuaWang,YajingFeng,ShuCong,JuanJuan,JingFan,KeLu,NingWang,YonghuaHu,LinhongWang.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inChina:anationwideprevalencestudy[J].The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6(6).[2]A.Prakash,K.S.Babu,J.B.Morjaria.Novelanti-cholinergicsinCOPD[J].DrugDiscoveryToday,,18(21-22).[3]COPDexacerbations:theimpactoflongversusshortcoursesoforalcorticosteroidsonmortalityandpneumonia:nationwidedataonpatientswithCOPDfollowedfor12months[J].BMJOpenRespiratoryResearch,,6(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