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正值秋冬交替时节,气温下降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宝宝比平日更易生病,生病总会涉及到用药,但孩子小,一谈到用药总是犹豫再三,就怕药物对身体有大伤害!
这个时候,家长不自觉就会寻求民间偏方,在多数人观念里,偏方没有副作用,恢复效果快......其实,偏方只是副作用不明确,不代表没有副作用,也并不是真的“万能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曾经民间流行的治疗咳嗽发烧偏方...
1NO.1咳嗽偏方引起宝宝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感冒后咳嗽、冷空气刺激咳嗽、过敏性咳嗽......但不管是哪种咳嗽,以下偏方都没啥用。
1、盐蒸橙子
且不论它能否治疗咳嗽,光是盐就不适合一岁以下的宝宝尝试,大量食用盐会破坏宝宝的味觉,而且过早吃盐还会伤害宝宝的肾,引起水肿、高血压等。
2、梨子煮水
可以给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尝试,但只能起个辅助作用,并没有太大的治疗效果。如果只喝梨子煮水,医院拿药,反而耽误拖延了宝宝的最佳治疗时机,得不偿失。
3、蜂蜜泡水
这个偏方适合成人,却并不适合宝宝,3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服食蜂蜜。
因为蜂蜜不易消毒完全,有可能含有梭状肉毒杆菌芽孢,可引起幼儿肉毒杆菌病,使宝宝神经肌肉失调,甚至呼吸系统瘫痪。而且长期食用蜂蜜也有性早熟的风险。
2
NO.2发烧偏方什么是发烧?在家长眼里,发烧就是“疾病”,而实际上发烧本身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表现”而已,医生需要治的是这种症状的背后“凶手”,但我们的家长总喜欢听信偏方,然并卵啊!
1、酒精擦拭
传统用稀释的酒精擦拭皮肤,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使体温降低。
但是用酒精擦拭可能造成宝宝的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的刺激比较大。而且酒精还可能通过宝宝稚嫩的皮肤造成酒精中毒。因此,儿科医生都不提倡家长用这种方法给宝宝降温。
2、冷水擦身
发烧时,体内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来,如果用冷水擦身,皮肤的血管就会收缩,皮肤就像铜墙铁壁,热量无法散发出去。
皮肤经过冷敷,体表温度确实降低了,但这时测肛温或口温就会发现,因为体内的热量散不出去,宝宝的体内温度更高了,这种情况会让宝宝更不舒服。
3、被子捂汗
这是很多家长自己都常用的退烧方法,喝碗姜汤捂着被子出一身汗感冒就好了,但切记,这个方法不适合宝宝。
宝宝的散热功能并不完善,发烧体温本来就高,捂汗不利于皮肤散热、降温,反而越捂体温越高,如果宝宝出汗过多,还容易造成宝宝脱水,诱发高热惊厥。
4、蒜泥涂脚心
民间还流传一种退烧方法,就是用蒜泥涂脚心。
这是很恐怖的做法,首先擦脚心退烧并没有得到医学认证,其次,多次涂抹脚心反而可能擦出水泡,造成二次损伤。
3
NO.3预防偏方天气忽冷忽热,感冒说来就来,赶紧用偏方预防一下...
1、熏醋
用醋杀灭房间的病菌,来预防感冒,是很多人熟悉的“偏方”。民间确实有醋可以消毒、杀菌的说法。
然而食醋所含醋酸浓度很低,远远达不到能消毒的效果。不仅如此,熏醋不但不能预防感冒,熏醋的醋酸味对宝宝的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反而会导致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情发作或病情加重。
2、葱白姜水
1岁内的宝宝口腔发育未完善,加上脾胃尚未发育完全还比较脆弱,而姜和葱这类食物属于刺激性调味食物,容易造成宝宝胃部受伤。
上的偏方你在用吗?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在治病这方面上,不管是小到感冒、发烧、咳嗽,大到某种疾病,家长应该采用科学的治疗方式,谨遵医嘱。
如若一旦使用的偏方出现了问题,不仅加重宝宝症状,很有可能会导致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Theend-
推荐阅读
婆婆笑了:原来可以这样教宝宝大小便!
胎痣代表着“好运”与“性感”,别逗了!其中风险不小...
ps: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请联删!
声明:文末出现的任何广告,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