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肺气肿患者呼气困难就是因为由老慢支演变而来的气管狭窄、痰液堵塞造成的。当人们吸一口气时,胸廓、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都是呈扩张状态的,气体很容易就进入肺内。但当人们呼气时,胸廓、气管、支气管都收缩了。本来老慢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就比较狭窄,如此一收缩,气道更加狭窄了,有的可能完全被堵住了,导致二氧化碳无法排出。
肺气肿患者的气管、支气管有慢性炎症刺激,每天都会分泌一些黏液,如果黏液持续分泌而不能将其排出的话,一方面会堵塞气道,影响通气;另一方面痰液堆积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急性发作。痰液的堆积,粘附在气管壁上,还会使得气管、支气管发生炎性病变,变形等等。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出现呼吸道气流受限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患者要做到积极排痰必须掌握“湿、翻、拍、咳”四要素。
湿:即湿化呼吸道。首先患者要做到多饮水,保持每天有~毫升的液体摄入量。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饮水量约30~50毫升,每10~20分钟饮水一次,这样对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
翻:即勤翻身。对于需卧床静养的慢阻肺患者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来说,定时翻身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一般情况下,每1-2小时翻身一次,若痰量过多,应每10-20分钟翻身一次,这样可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翻身动作不可过快、过猛,应当缓慢进行,逐步翻至所需体位。翻身时应配合拍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而不是单纯为了翻身而翻身。
拍:即拍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与咯痰相配合。要“拍”得有效,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者将手指合拢呈杯状,掌指关节屈曲°,依靠手腕的力量,均匀、有节奏地叩击,从下至上,由两边向中间叩。叩拍时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叩击胸部时注意避开乳房及心前区,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叩击力量适中,叩击的频率因人因病而异,以能有效排出痰液而患者不感到疼痛为标准。每次叩击时间为5?15分钟,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内慎拍。
咳:即咳痰,是排痰调理的最终目的。在上述“湿”、“翻”、“拍”等措施实施中或实施后,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排痰。一般方法为先做深呼吸,在呼气时用力咳嗽,重复数次。如痰液已到气管或咽喉部而无力咯出时,可用双手压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帮助排痰。通过以上的措施鼓励或者协助患者将痰液排出,有利于慢阻肺患者病情的控制。
因每个人体质不同,一人一方,建议您咨询专业医师问诊。
韩涛教授
坐诊时间:5月23日市北世医堂
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