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阻肺、肺大泡、肺结节、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临床统称为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归纳为咳喘、哮证、喘证、肺胀、肺痈、肺痿、肺痹、咯血、失言、鼻渊等病范畴。
世医堂韩涛主任,从中医角度给大家谈: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体系形成、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施治。
一、中医呼吸病体系形成
我国现存最早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前后,奠定了呼吸病学理论基础,最早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并对咳嗽、哮证、喘证、肺胀、鼻渊等病的病名和临床发病机理、转归进行了系统论述。
1支气管炎中医谈:支气管炎中医总称为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其临床症状与感冒相似,以咳嗽为主证,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多是急性支气管炎。内伤咳嗽,多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2哮喘中医谈: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医学上哮是形容呼吸声音咆哮如雷,喘是表示呼吸的困难状态。发病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于痰饮内伏,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外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接触异气。
3肺气肿中医谈:属于中医“喘”、“痰饮”、“肺胀”等范畴,因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临床表现多在慢性咳嗽、咯痰基础上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不能平卧,只能端坐呼吸。
4慢阻肺中医谈:“喘证”、“肺胀”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咳喘,迁延失治,以致肺、脾、肾三脏气虚。临床表现长期反复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呼吸困难。
5间质性肺病中医谈:胸痹之病,中医统称为“肺痿”和“肺痹”。晚期主要是肺部纤维化和不断加重的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所以需要及时治疗。
6支气管扩张中医谈:属于中医“咳嗽”、“咯血”、“肺痈”范畴,临床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感染、反复咯血。
二、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凡能导致人体正常机能状态紊乱或破坏的各种原因和条件称病因,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称病机。
病因分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及虫蛊、吸烟、情志、劳倦、痰饮、瘀血、空气污染等诸多因素,均能致人发生咳喘。
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类,肺为娇脏,外邪易侵,肺位最高故称华盖,肺叶娇嫩,而存娇脏之名,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六淫之邪最易侵袭肺而发咳喘。其一,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其二,肺失宣降,气易上逆。其三,虚实夹杂,痰瘀至结。
三、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遵循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等辨证法,以中医经络《生物电共振》技术和传统中医经络学为基础,“中医经络特色治疗”。
中医经络特色治疗遵循“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理,宣肺清肺、通肺润肺、温肺养肺,使病因除,喘咳止,有消症状,持久控制病情之效。
因每个人体质不同,一人一方,如果您有咳嗽、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困扰,建议您咨询专业医师问诊。
韩涛教授
坐诊时间:6月21日市北世医堂
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