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是第19个“世界慢阻肺日”。以“改善慢阻肺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题的专题医院一楼多媒体教室举办。医院管理联盟及我院各科室相关人员6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学术交流会。
本次专题学术会由西安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旨在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疾病的正确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术会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薛智文主持,医院副院长李建英教授代表授课嘉宾发言;特医院副院长陈张琴教授进行了《COPD指南解读》,由浅到深的讲述了慢阻肺疾病的最新发展;西安市三院刘志燕教授《从呼吸事件链看慢阻肺的死亡》专题讲课,从专业角度阐释了该疾病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同时西安市九院魏霞教授的《循证医学看慢阻肺三联治疗让改变发生》生动的给大家带来了慢阻肺疾病的最新治疗方向;最后,我院吴艳梅副院长以《吸入装置新技术--共悬浮时代来临》为题,介绍了一种新科技的吸入装置,为慢阻肺病患带来了福音。四位专家的精彩授课为参会的同道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与会者全神贯注,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授课后,大家踊跃提问,与各位专家互动交流,现场学术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同时,现场还有受邀前来的部分患者及家属,工作人员为他们赠送了慢阻肺宣教资料,并免费进行了肺功能检测,从专业角度为患者及家属进行了疾病科普。
此次学术会的顺利举办,促进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业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并且,将通过搭建高质量高标准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更多的慢阻肺疾病专科医生,医院管理联盟单位的呼吸专业发展助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总称。
慢阻肺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特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将演变成肺心病,最后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统。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给家庭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平均每年约有万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已成为次于脑血管病、心脏病等,与艾滋病的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但至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