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打造和谐文化农村版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三峡重庆库区的一个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之前,除科技、文化、卫生“3下乡”,当地大众基本上没有集体文化生活,很多农民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白癜风最好医院从2003年起,石柱县开始精心打造大众文化活动,并将其丰富为集文艺演出、政策宣讲、新风提倡、知识技能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随着参与人数的不
断增加,石柱的大众文化工作也愈来愈成为增进城乡联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纽带。
从“穷财政办穷文化”到“穷财政办富文化”
2003年4月22日,1台以“爱卫保洁”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在石柱县城的玉音广场上演。晚会布置极其简陋,乃至连舞台、幕布都没有。组织者起初担心会冷场,没想到消息传出后,县城万人空巷、广场人满为患。虽然晚会的水平其实不高,但最后一个节目结束时,很多居民仍长时间在广场上逗留,不愿离开。尔后许多天,这台晚会都是街谈巷议的话题。
大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使石柱县委宣传部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意想到,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愈来愈强烈,繁华群众文化的任务随之愈来愈重。顺应大众的要求,石柱县委、县政府将2004年肯定为“大众文化工作年”。但是,全县没有一个拉得出来的文艺团体、财政预算没有一分钱的文化资金,乃至连一个固定的演出舞台都没有。“一贫如洗”,怎样推动这个“大众文化工作年”
财政拿不出钱,单位和企业不愿拿钱。面对第一个文化活动,宣扬部门就有点“束手无策”了。万不得已,他们在党委、行政的支持下使出了“行政命令”这个撒手锏。
但仅仅几场晚会以后,就不需要再用行政命令了。居民巨大的参与热忱,很快让广场文艺晚会成为“黄金强档”,企事业单位开始竞争这1宣扬平台。石柱县又不失时机地加大对文化活动的引导和其所需装备、场地、资金、后勤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以广场晚会为龙头,包括广场电影、文化茶园、京川剧座唱、字画根雕等多种情势的系列文化活动纷纭登场。龙河之声、滨河之语、旗山之林、广场之乐,大众给这样的系列活动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白癜风医院排名玉带河之夜。
系列文化活动催生了众多群众文化团体。2004年至今,“玉带河之夜”系列文化活动共举行大型文艺演出50余场,放映广场电影近300场,京川剧座唱、文化茶园等200多场,累计登台演出演员突破7000人次。据石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茂介绍,现在每天都有超过20支群众文化队伍活跃在县城各处,平均每天都有近2万人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当中。
从单纯的“老有所乐”到全覆盖的“各有所乐”
透过短时间内构成的一派繁华景象,石柱“大众文化工作年”的组织者们发现了问题――虽然歌舞升平,其覆盖面却局限于县城和中老年人群。广场文艺并没有吸引到多少青年人,面积更广、人口更多的农村,也被排除在外。
为了改变这1局面,从2005年4月起,石柱前后成立了33支“幸福山寨”宣传队,开始群众文化向农村的强势扩大。独特的内容设立和还原生活的表达方式,使“幸福山寨”魅力四射,赢得了农民的青睐。农民将活跃在农村院坝和田间地头的“幸福山寨”宣传队,亲切地称为“活动的活电视”。一年多来,“幸福山寨”宣传队在全县农村巡回演出490场,观看大众突破20万人次。
2006年1月16日晚,石柱又启动了“青春飞扬,共建和谐”动感舞台青年文化广场活动,搭建了青年人展现才艺的舞台。以“流行前线”、“炫彩校园”、“团情八点半”、“青春合唱团”等为内容的系列活动,随即如火如荼地展开起来。
伴随系列活动的推动,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骨干培养,和民俗文化的发掘、保护也不断加强。目前,石柱已具有10个乡镇文化站,建起了首个村级文化室,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县级大众文化中心已启动建设;全面加强了农村文化骨干气力的培植,声乐、摄影、美术、摆手舞、铜铃舞等艺术门类培训辅导经常性地在各地开办。“薅草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