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百岁老人换骨,
你听说过吗?
彭婆婆,岁,潮州人,现定居江门。
3月底,彭婆婆上卫生间时不慎摔倒,
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
老年人如果发生这种骨折是很危险的,
因为它被称为“临终骨折”,
许多老人因得不到有效治疗,
只能一直卧床,
身体变得越来越衰弱,
直到生命耗尽
……
幸运的是,医院的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已非常成熟。
家人把彭婆婆送到医院治疗,
一场惊心动魄的百岁老人“换骨”手术
就此上演……
01
高龄老人做手术“如履薄冰”
肯定会“人财两空”?
3月底,彭婆婆上卫生间时不慎摔倒,
髋部渐渐出现了疼痛。
在家用了止痛药和膏药治疗
却不见什么效果,
疼痛却越发明显。
在家躺了20多天后,
她的身体、精神状况越来越差。
家属看到这样非常担心,
就带她来到医院骨外二科诊治。
虽然仍处于疫情期间,
但接诊的医生考虑病人已百岁高龄,
在做好全面防护的前提下,
开启绿色通道为她做CT检查,
结果提示左侧股骨颈骨折……
以前由于技术所限,老年人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临终骨折”,许多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只能一直卧床,身体变得越来越衰弱,直到生命耗尽。幸运的是,如今在医院,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已非常成熟。
冯瑞强博士
骨外二科主治医师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弱化,如选择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骨折引起的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睡眠、饮食、情绪、生活功能和护理等,而且易引起褥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导致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因此有条件的应及时手术,以期早日康复。
像彭婆婆这样的病例,其治疗的难点在于术前、术中、术后要全过程跟进,必须保证高龄患者的安全。彭婆婆骨折后在家躺了20多天,吃得少,营养也不足,已有中度贫血,伴随低蛋白血症,身体的基础状况较差。
为了让彭婆婆尽快得到治疗,骨外二科为她制定了两套完善的手术方案。在与家属进行解释和沟通,确定了治疗方案后,骨二科的医生们立即为她挤时间,赶治疗进度。收到骨科的请求,医院各科室立即全力协助。即使在疫情期间市血库告急的情况下,输血科还是多方联系,为彭婆婆争取了3.5单位的浓缩红细胞;超声科加班为患者进行心脏、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杨先生
彭婆婆的儿子
刚开始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老人的身体状况能否承受这么大的手术,听了专家们耐心讲解分析了病情,我们终于明白手术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医院的快速联动、尽心尽责的服务态度让我们安心不少。
从5月9日中午入院,到5月11日早上手术,骨外二科为彭婆婆作术前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术前调理,总共用了不到48小时。
彭婆婆正在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亿人。随着老年化的推进,高龄手术将会成为普遍现象,给外科、骨科等医师带来挑战。
该科主任林毅忠说,一般而言,病人超过70岁,每增加一岁,手术风险就大一分,而许多病人家属都害怕万一熬不过手术,就“人财两空”。因此,不少老年骨折病人的家属都选择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就意味着病人可能瘫痪在床,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也会接踵而至。加上高龄老人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气肿等慢性疾病,使得高龄老人骨折后情况更加复杂,但是如果采取手术治疗,复杂的并发症使得手术过程更“如履薄冰”,不能有一点闪失。
据悉,医院骨外二科每年接诊的骨关节置换术中,70岁—80岁的患者已是常态。面对技术难题,骨外二科没有退缩,反而以社会担当为己任,努力用精湛的技术,让老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02
医生“妙手回春”
为百岁老人成功置换人工股骨头
林毅忠
医院骨外二科主任
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我院来说,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是手术对于高龄老人来说,的确得面对多种复杂棘手的问题。
为了加速术后康复,术前老人在骨外二科的指导下进行身体调理,使各项指标符合手术条件。护士专业的护理、用心的关怀和照料贯穿在患者入院的每一天。此外,麻醉团队提前会诊,研究适合老人的麻醉方式,挑选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科学评估。
5月11日早上9点,一场为百岁老人左侧股骨头置换的手术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
瞿波
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岁的老人无论在生理结构,还是在功能上各系统器官均有明显‘老化’,还伴有高血压、肺感染、严重的骨质疏松等多种病变,加上骨折部位疼痛难以配合麻醉所需的体位,对麻醉穿刺技术的要求极高。麻醉团队实施了腰硬联合麻醉,这种麻醉方式虽然操作难度大,但安全性高,对病人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机体重要系统影响小,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有利于其手术的安全和术后的恢复,更适合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医生小心翼翼的做好麻醉。
由于高龄,患者腰椎已变形为“S”型,一节一节的腰椎排列不规则,且相互挤压,很难穿刺。瞿波和林毅忠相互配合,利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解剖知识,才在严重侧弯的脊椎一侧找到合适的麻醉穿刺径路。
接着,林毅忠团队快速把患侧股骨头取出,置换上人工股骨头。在缝合时,专家们特意使用了美容线,后续无须再拆线,更有利于快速康复。
手术团队仔细、严密地完成每一步操作,麻醉医生密切观察麻醉效果,连续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保持血压稳定于基础水平,整个手术过程,老人始终保持清醒舒适状态。
为降低手术风险,林毅忠团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要力求速度,与麻醉科默契配合,1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手术,患者术后面色红润,术中出血量约50ML,仅为正常手术的1/3。
03
老人家术后8天
就可出院回家调养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术后,监测尿管、输液管、留置管等情况、
预防术后肺功能下降、
防止压疮等成了护理重点。
为了防止彭婆婆并发肺炎和压疮,
骨外二科护士们每隔2个小时
就为她翻身、拍背、按摩;
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关节退化、肌肉萎缩,
护士们就指导她进行功能训练。
胡浩
骨外科护士长
我科是老年特色专科,护士们对老年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非常有经验,年轻的护士也好学,形成优质的老年特色护理团队。
精心的术后护理。
术后一周,老人已能够起身坐轮椅;术后8天,老人办理了出院回家调养。冯瑞强介绍,一般情况下,术后4-5天就能下床,不过由于彭婆婆年龄较高,营养差,受伤后20多天才入院治疗,所以康复过程较长。出院当天,骨外二科团队还为彭婆婆准备了鲜花,祝贺她顺利出院;杨先生等家属们为骨外二科团队送上锦旗,感谢该团队的“妙手仁心”。
杨先生等家属们为骨外二科团队送上锦旗。
“回家后,记得多蒸水蛋给婆婆吃,慢慢地调理,随着营养的吸收,相信婆婆能够很快重新站起来。”冯瑞强细心交代家属护理事项。
谈及此次手术成功的原因,林毅忠总结道,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科学高效的运转机制,多学科合作,各科室协调;各科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过硬的技术。“此外,还得益于家人的信任和配合,他们认可医生的技术,并迅速达成一致的手术意见是十分关键的。”林毅忠说。
从入院的细致询问,到术前的调理;从麻醉的方法选择到手术中置换材料的运用;从术后监护到术后的康复训练;从护理的细心周到到出院后的电话随访……每一项诊疗无不体现着专业的素质,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着亲人般的爱护,也正是这颗医者仁心,才赢得了患者的赞誉。
其实对于该院骨外二科来说,成功为高龄老人进行骨科手术的案例已不胜枚举,年至今,该科为70岁—90岁高龄患者成功实施手术达例,90岁以上(包括百岁以上)患者26例,均康复良好。
百岁老人彭婆婆出院了!
杨先生
彭婆婆的儿子
“感谢医护人员的救治,现在我母亲正在康复中,她可以自己坐起、翻身,腿脚已经不痛了。
彭婆婆出院后,她的儿子杨先生向医院骨外二科的医护人员感激地说道。
鼓掌!鼓掌!鼓掌!
看到彭婆婆的故事小编很感动,
一个“换骨”手术让百岁老人获得“新生”,
满满的正能量,
希望我们能看到更多关爱老人的故事!
来源:文/江门日报记者梁爽通讯员曾冬怡图/梁爽邓榕蔡昭璐曾冬怡
编辑:音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