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大家谈丨医患协同助力肺癌患者度过疫情

姚文秀教授、王可教授

编者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当下,各地肺癌患者的治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新冠疫情无情人有情,各地肺癌诊治专家始终心系患者,开展了一系列网络在线问诊、预约就诊等方式,以解决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肿瘤瞭望》有幸医院姚文秀教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癌中心王可教授,针对疫情期间常见的肺癌诊治问题,姚教授及王教授均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建议在WIFI下观看

问题一:在当前疫情下,对于肿瘤患者,是否建议尽量用口服药物取代静脉注射药物?

王可教授:目前国家的防控措施要求大家最好居家隔离,对于既往服用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患者而言,此时维持肿瘤治疗较为方便。医院目前已开通了肿瘤患者的特殊网络门诊,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相应咨询,另一方面可以开具线上药品处方,通过快递方式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这种方式对于肺癌患者的疫情防控十分有益。对于部分化疗或医院就诊的患者,医院仍然能满足急诊或入院治疗需求。但是,如果病情稳定,医院治疗的时间。

问题二:对于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例如ALK阳性患者,如果在疫情期间出现复发进展,您认为目前情况下怎样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姚文秀教授:从临床角度来看,由于目前疫情期间患者行检查有诸多不便,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来判断病情。如果症状加重不明显,可以继续维持原药物治疗,如果确实出现病情明显进展,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并出现了新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加重、疼痛加剧等情况,可判断为爆发进展,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例如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克唑替尼治疗后若出现以上情况,应更换药物。在无法进行基因检测的情况下,建议可直接更换应用二代ALK抑制剂,例如塞瑞替尼、阿来替尼等药物,在治疗前充分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了解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费用以及医保报销政策等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问题三:如果服用靶向药物的肺癌患者此时治疗情况良好,医院观察的频率?如遇到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需要怎么处理?医院?

姚文秀教授:服用靶向药物期间的常规检查频率为2~3个月一次,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尽可能降低肺癌患者的感染风险,若肺癌治疗情况良好,可以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例如从2个月检查一次推迟到3个月一次,各地也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医保对策,允许适当的推迟检查,或在当地行检查。靶向药的不良反应较化疗要轻。对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医生在患者用药前应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预防。此时居家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若出现较轻微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可在附近药房购买一些对症治疗药物,例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可服用止吐、止泻对症药物。但是,如果不良反应非常明显或严重时,建议和主管医生及时沟通后明确治疗方案,若确实需要住院治疗,也不能因疫情耽误,医院医院进行处理。问题四: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常规化疗的肺癌患者,您对化疗周期或药物的调整、化疗副反应的应对有什么建议?

姚文秀教授:在疫情期间,对于常规化疗的患者,在治疗周期、药物、剂量等方面有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该治疗还是要治疗,但如果病情稳定,可以适当推迟治疗时间。

第二,居家口服治疗药物的患者,常规监测检查项目,例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可医院医院检查,以了解有无不良反应,并作及时处理。

第三,如果在化疗期间因病情需要不能推迟治疗,建议尽可能选择口服药物,或静脉化疗毒副反应相对较小的药物,举例来说,小细胞肺癌可以选择口服VP-16胶囊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且易于把控,可及时调整。对肺腺癌这类非小细胞肺癌,可以选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的培美曲塞联合或单药化疗,相对来说消化道及骨髓抑制较其他化疗方案小。

第四,适当调整剂量,不建议采用很大的剂量。由于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患者的药物耐受性、依从性都会较差,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可能会增加感染机会。

问题五:目前新冠肺炎实行的临床诊断标准,将一时病毒核酸检测仍呈现阴性或未能进行核酸检测,但影像学特征符合新冠肺炎标准的患者,均纳入确诊病例。肺癌的诊治过程中,胸部CT随访必不可少,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肺癌领域医师解读肺部CT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在甄别肺癌进展和新冠肺炎感染方面,您有哪些经验?

王可教授:在第四版新冠肺炎的诊治指南中,提出了对于湖北患者可以考虑以影像学做临床诊断的依据,但是对于非武汉、非湖北省的患者,仍然强调了核酸检测的意义,在第六版诊治指南中,也再次强调了核酸检测对于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意义。在阅读肺癌患者胸部CT片作临床诊断时,有以下三点注意事项。第一,应注重流行病学史的问询。部分肺癌患者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卡氏肺孢子菌感染,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免疫治疗后发生免疫性肺炎。这几种疾病大多在影像学上可呈现间质性改变,同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因此,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在诊断中尤显重要。第二,需要注意隐秘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从目前的疫情来看,除了第一代新冠肺炎患者具有武汉接触史,后面的二代、三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更为隐秘,所以,临床医生一定要非常重视,仔细询问肺癌患者是否有不在武汉或其他地方同确诊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接触史。第三,应注意患者的既往治疗经过。在阅片的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治疗经历、使用药物的情况,可能会对当前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此外,收集既往影像学资料,对影像学变化作动态观察,也有助于更好地判断肺癌患者的病情。从影像学特征来看,新冠病毒肺炎和肺癌存在一定的影像学差异。例如中央型肺癌和新冠肺炎的鉴别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周围型肺癌,特别是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和新冠肺炎有些细微的差异。首先,新冠肺炎更集中于肺野外带,呈现出一些更淡薄的磨玻璃样改变,在实变的肺炎中,可能会显示支气管充气征。其次,新冠肺炎可能会出现晕征或者反晕征。此外,纵隔窗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也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问题六:肺癌患者患新冠肺炎的风险及重症风险更高,对于目前在治疗期间出现发热或胸闷、咳嗽、气急的肺癌患者,您认为应遵循怎样的就诊流程?

王可教授: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或症状加重时,首先可通过互联网门诊,向专科医生问询。如果不能完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应及时向互联网医生或者主管医生汇报疫区接触史,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对判断病情有所帮助。其次是需要作适当的检查,在医院就诊过程中,肺癌患者需要更好地做好自身防护,例如戴口罩、戴护目镜,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方式,就诊后及时洗手等。

问题七:您认为肺癌患者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姚文秀教授:目前疫情大形势下,建议肺癌患者注意以下四点。第一,一定要注意自身防护,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攻击肺部,而肺癌患者多数存在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肺功能相较其他患者或正常人要差,因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的几率较高。具体防护措施目前已有很多宣传,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居家,避免外出,尤其是到人多的地方,加强通风等。第二,疫情期间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作相应治疗,医院开通了方便患者的诊治途径,例如网络、电话免费咨询,这样可减少患者入院就诊期间的感染风险。建议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后及时和主管医生进行沟通。第三,治疗期间若出现不适症状,例如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需要及时就近诊治,首先要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第四,肺癌患者要坚定信心,不要过度焦虑,要对自身的病情及国家对疫情的控制有信心。尽管新冠肺炎的疫情形势严峻,新冠病毒感染力、破坏性非常强,在国家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疫的努力下,近几天报道新增病例已逐渐减少,治愈患者明显增多,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疫情肯定会得到最终控制,肿瘤患者的治疗会得到充分保障。王可教授: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在当前疫情下,全国的呼吸科和肿瘤科医生一直和肺癌患者站在一起。如果确实存在疾病进展或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跟主管医生或互联网医生取得联系,进行病情咨询,及时做出相应的治疗。

专家简介

姚文秀教授

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肿瘤内科中心副主任兼胸部肿瘤内科主任,肿瘤学博士;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及成都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疼痛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免疫学会四川分会肿瘤免疫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肿瘤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

成都市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理事;

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担任《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编委。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四川省科技厅和卫生厅课题及吴阶平科学基金课题多项。

专家简介

王可教授

四川大学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癌中心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组委员

成都市抗癌协会呼吸肺癌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肺癌联盟四川省分联盟组员

四川省抗癌学会老年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癌介入学组委员

西部介入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常委

成都市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肿瘤MDT专委会常委

抗疫大家谈丨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在疫情下如何应对?

抗疫大家谈丨肿瘤患者疫情防控建议与指导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dzz/12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