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
◎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两个方面,1.宗气的形成,宗气,气血津液的内容,脾运来的水谷精气,跟肺吸入的清气,在胸中结合而成,肺吸入清气,与肺主呼吸有关,2.调节全身气机,人体的气机与精气学的气机不同,后者讲的是升降聚散,前者讲的是升降出入。
◎肺调节气机,1.呼吸调节,呼是气向上向外,吸是气向下向内,以呼吸为原动力,带动全身气的升降出入,2.肝升肺降,太极图,肝从左升,肺从右降,上下还有另外的脏腑配合,肝升肺降构成循环,不要把人体升降当作垂直升降。
◎古代养生方法必定配合呼吸,没有呼吸,不构成养生,现代最健康的运动是有氧运动,还是古代对呼吸要求更高。现在有个名称气功,其命名还是有点儿误会,气功的源流非常早,不迟于医学,气功真正出现很晚,上个世纪50年代,唐山气功疗养院,第一次把古代跟调心调息调形相关的运动,概括为气功,古代有功法,不叫气功。用气功命名,是因为觉得这种运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呼吸,呼吸的是气,这一点不错,但不全面,越往后练心练神的比重就越大,气就改写成炁。
◎气与炁的区别,炁质量好,气质量一般。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很怪,解剖的肺与水液代谢的关联度并不强。
◎生理特性,宣发肃降,从呼吸功能外延,把肺的功能中,凡是向上向外的归成一类,叫宣发,凡是向下向内的归成一类,叫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向外的布散作用,1.呼吸一分为二,呼出体内的浊气,每天带出水分大概毫升,2.脾主运化,运化,消化和运输,一个是自己运,从脾到五脏六腑,另外一个是通过肺的转运,脾把水谷精微跟水液运到肺,肺分两路宣发和肃降,供人体利用。
◎宣发卫气到体表。卫,保卫,卫气作用,温煦卫外控汗。1.保卫体表,有点像免疫功能,这么理解,没有大错,但不完整,2.控制水分,卫气到体表,最容易控制的水分是汗,卫气控制汗孔开合,气足,汗孔开合自如,气不足,就容易出汗,出汗,不是心一个脏管,跟肺脏有关,人体每天显性出汗、隐性出汗大概毫升,3.气属阳,在体表维持体温恒定,就是温煦作用。
◎卫气,在肺功能正常情况下,呼气,宣发精微跟水液正常,卫外温煦控汗功能也正常;若肺气虚,呼气有问题,呼吸无力,如果卫气虚,反推卫外功能下降,易感邪,教科书为易感冒,控制汗孔开合不利,自汗,汗孔开,毛孔疏松,恶风。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有毛孔疏松、恶风的感觉。卫气虚也可以说是肺气虚。年轻人过敏性鼻炎,哮喘,老年人慢支,肺气肿很多是这种类型。
◎中西医治疗有点不一样。西医很快很见效,常用蛋白类,如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打一针马上上升,外表免疫功能回来,但并不是真正的提升,就像雇佣军一样,用药物替代卫气作用,人体自身不作用了,药物都有半衰期,球蛋白能支撑一个月,打一针没有问题,持续打几针,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比原来还低下;中医是补气,用玉屏风散、北芪,不太快,但效果比较稳定,而且确定能提高免疫力,慢慢的提升,也可以用针灸,艾灸更快,因为补的是阳气。所以可以中西医结合,先打一针,然后再慢慢用中医治疗。
◎肃降,1.吸入自然界清气,形成宗气,宗气走向主要是两个脏,一个跑呼吸道,一个跑血脉,贯心脉,行气血,走息道,行呼吸,还有一个走向,就是往下走,以资元气,肾主纳气时讲,2.最重要一点,脾运来的水谷精微跟水液肃降,五脏六腑都在肺的下面,水液下移,甘霖普降,滋润五脏六腑,五当六腑利用后才到肾,而不是肺直接降到肾,3.将脏腑代谢后的浊液,下输到肾和膀胱,形成尿液,是上个作用的延伸。后两者都跟水液代谢有关,尤其是第二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