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间,上海警方的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
◆◆◆◆◆
乔任梁的意外离世也是震惊了整个娱乐圈,虽然死因官方还没有给出一个定论,但是警方已经排除了他杀的可能,而很有可能是因抑郁症而自杀。
抑郁症,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很多家长直到孩子因抑郁症出了事才后悔自己当初对孩子一些不正常的表现没有引起重视。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学校、家庭、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5%左右。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科人士的眼里,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专科医生来说,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为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统计显示抑郁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六种表现:
1好像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抑郁患者生活中很少会笑或者说缺少同龄孩子应有的天真烂漫,甚至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也不会表现出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对任何事物也提不起兴趣。
2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3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对自己缺乏信心。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4适应不了新环境可能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但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不会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5疏远亲人闹独立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6有自残自杀倾向重症患者通常会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我摧残甚至是自杀。自残行为一般表现为对自己肢体的伤害比如用小刀划手臂或大腿。而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内有抑郁症历史,孩子得抑郁症的几率会大于其他没有抑郁症历史的家族的孩子。
2家庭因素孩子在成年之前,成长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系变化,家庭亲戚朋友关系影响存在明显关系,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抑郁。
父母管教方式不妥,过于严厉或者过于保护,也容易导致或加重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
3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差的青少年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小学生相比,更容易患抑郁。难以发展有效的人际关系,会让青少年自我认定为交际交往无能,引起交际焦虑和社会拒斥感。
4其他突发事件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容易产生抑郁及焦虑的情绪,生活环境的转变也可能引起青少年的抑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焦虑,离开原来的家庭环境、朋友、学校及他们熟悉的一切,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情绪抑郁。
如果父母或亲近的亲戚朋友正处于抑郁的状态,儿童及青少年也容易从中学习和模仿。
青少年抑郁症的困难之处
青少年抑郁症的最大难处在于难以识别,诊断难度大。
从生理上谈,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体内成长激素大,认知能力和思维还在发展,本身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叛逆,心情低落等情况;
从心理上,青少年正处于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阶段,同时要面临小升初,初升高的升学压力,还有对异性的懵懂的认识;
因此,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是由于成长引起还是抑郁症导致,是难以诊断的。
孩子有抑郁症状我们应该怎么做
1寻找靠谱的心理医师首先我们要确认孩子是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导致一时情绪低落,还是真的患了抑郁症,一位靠谱的心理医师能给你提供最好的建议。
同时,心理医师能对孩子的其他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帮助家长一起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2温暖的爱抑郁会让孩子非常痛苦,但是抑郁并不是不可治。
青少年还处于成长阶段,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增强孩子的信息,采用多种劝导,启发,支持等帮助方式,给予孩子支持和理解,一同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3妥帖的胃一位抑郁症患者说:快乐的背面并不是悲伤,而是失去活力。
也有人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就两顿。
这里的火锅,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孩子喜爱的食物。
食物是有辛福感的,当你闻到香气,品到滋味,满足了饥肠辘辘的肠胃,怡然自得的情绪悄悄占领了你的心房。
如果孩子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请准备一些他喜爱的食物,也可以准备些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浆,牛奶,巧克力,糖类,还有各类蔬菜和水果,保证孩子的成长营养。
4保证睡眠缺少睡眠的人比充足睡眠的人情绪更难以控制,更容易得抑郁症。因此,心理医师的劝诫中,一定会有足够的睡眠要求。
规律的作息是良好睡眠的保障,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按时休息的习惯,可以通过睡前行为,睡前阅读来建立这一习惯。
如果难以入眠,可以咨询医师是否需要助眠药物。
优小课有话说
抑郁症并不是特殊的疾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压抑。孩子也许会担心因为自己的特别导致无法融入同伴,反而加重TA的抑郁状况。
这时候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引导,帮助,需要小伙伴的陪伴,家长也要相信孩子自身成长的力量,相信这一切都会好转。
无论是青少年,还是面对更多复杂,承担更多压力的家长,每个人都有低谷的时候,但是低谷之后总是一段爬坡向上的过程,这一段路艰难,辛苦,也是因此,山巅的日出才越发璀璨动人。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百度优课
让每一个课堂都上演精彩!
百万课件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