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艾灸成白领新宠

夏日,人们为了追求凉爽,不管是上班、坐车、下班回到家里都离不开空调,虽然空调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舒适、清凉。但是炎热的盛夏,人体汗腺分泌旺盛,代谢增强,待在寒凉的空调房中,会使人体的阳气消耗而虚弱,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寒气”直中人体,出现颈肩、腰背、四肢关节酸痛、头晕胸闷、感冒、腹泻、女性月经失调等症状。久之必然产生各种亚健康问题。

而艾灸的纯阳温热作用可以祛散入体的寒湿邪气,温通人体经络,固护人体的营卫之气,补充人体阳气,使气血畅通,不让寒湿之邪有可趁之机。因此在夏天做艾灸可以很好地预防“空调病”的发生。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遵循“天人合一”,“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理论,借天之力,来补养人体气血阴阳而制定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三伏天,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艾灸药物最容易经皮肤渗入体内,直达病处,能最大限度的驱风寒除湿邪,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内病外治、治病求本。所以冬病夏治,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到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三伏”艾灸调理主要有以下四个作用:一,局部的刺激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自我调节,提高免疫抗病机能;二,经络的调节作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等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三,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高药效,起到扶正袪邪的作用;四,利用“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之时,袪湿散寒、培补脾胃,温肾助阳;强身保健,祛病延年的作用。适于夏治的疾病一切中医所指的虚寒性疾病均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等;

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与痢疾;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痛经;脾胃虚寒类疾病等。所以每年三伏季节阳气正旺之时,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希望不要错过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灸”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防病祛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三伏灸”可以通过扶正祛邪、培补脾胃、助阳散寒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更好地激发人体经气,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夏季“三伏灸”的三个功能:1、扶正祛邪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冬季易发病。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的透邪外出。2、培补脾胃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3、助阳散寒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证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而夏至节气针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的好方法。夏养三伏,冬病夏治“三伏灸”------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它是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灸治。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该病在冬季的发作。“三伏灸”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

一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老年慢性支气管肺炎、经常感冒等;

一类是与虚寒体质有关的疾病:如胃寒庝痛、慢性腹泻、结肠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痛;虚寒头痛;肾阳虚引起的腰腿冷痛;女性宫寒不孕,痛经;手脚冰冷等疾病。

盛夏季节,艾客思推出冬病夏治“三伏灸”夏养三伏:时间:初伏7月14---23,中伏7月24---8月2,末伏8月3—12。大疗程:30天:初伏10天,中伏10天,末伏10天。中疗程:15天,初伏5天,中伏5天,末伏5天。小疗程:6天,初伏2天,中伏2天,末伏2天。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dzz/54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