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营养”粉丝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接触有害颗粒或气体,导致气道和肺慢性炎症反应增加,这种慢性炎症不仅累及到肺组织还可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程度。尽管慢阻肺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患病率不同,但其高疾病负担、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已成为人类严重的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
(一)慢阻肺疾病现状与危害
在我国慢阻肺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吸烟。由于存在广大的吸烟人群及严重的空气污染、农村大量使用生物燃料、粉尘暴露、职业缺乏防护措施等问题,慢阻肺在未来几十年中将越来越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根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疾病状况报告,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可见中国慢阻肺防控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年中国防治慢阻肺需要的经济支出将成为国家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一位,慢阻肺将成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规范化管理对遏制慢阻肺的危害至关重要。
(二)早期筛查的主要技术
慢阻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客观的检查方法是使用肺量计定量评估,肺量计是目前检测气流受限重复性较好的肺功能检查方法。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具有排除或了解合并存在其他相似临床表现,气流受限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矽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等辅助诊断价值。
(三)危险因素管理
一、可变危险因素管理
1.吸烟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吸烟人群中有15%25%可发生慢阻肺,慢阻肺患者中50%以上有吸烟史,所以,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临床戒烟指南提倡强化戒烟干预。因此,戒烟教育及烟草依赖管理是长期的、反复的、耐心细致的综合系统工程。
2.呼吸道感染是我国慢阻肺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对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建议:①接种流感疫苗;②避免置身于感冒病原体污染的环境中,避免接触感冒患者;③加强在公共场所的自我防护(洗手和戴口罩);④通过锻炼和采取保健措施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⑤注意膳食平衡,多饮水、多食果蔬及富含维生素A类的食物等。
3.室内空气污染在我国农村缺乏通风设备的室内,利用生物燃料烹饪和取暖是女性慢阻肺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与烟草的作用相同。应建议家庭中厨房内安装有效的通风设备,采用电能或天然气类燃料作为家庭中的主要灶具。
4.室外空气污染针对室外空气污染可选择如下应对策略:①避免在污染高峰时间出行;②佩戴防护口罩;③迁移到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
二、不可变危险因素管理
1.年龄慢阻肺是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步增高的疾病,因此对30岁以上具有吸烟、粉尘接触、反复呼吸道感染者,需要动态检测胸片、肺功能。每年体检肺功能作为必查项目,这样可以更有效的筛查出早期患者;早期筛查出的患者纳入慢阻肺疾病管理范畴。
2.性别慢阻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与男性暴露吸烟及有害气体的总体几率高于女性有关。
3.家族史早发慢阻肺患者具有肺功能异常的家族聚集现象,对于这个家族的成员须提出戒烟教育、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指导及建立无污染工作环境、居家环境(室内无烟环境)的要求。
三、潜在风险因素管理
1.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在慢阻肺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严重的α1-抗胰蛋白酶(ATT)缺陷是发生肺气肿的最具特征的遗传危险因素。ATT具有广谱的抗蛋白酶活性,它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肺脏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先天性ATT缺陷在我国人群中十分罕见。
2.生物标记物慢阻肺是异质性十分明显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参与炎症的细胞和细胞因子与肺功能分级及急性加重的关系比较复杂。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生物标记物量化指标。
四、康复治疗
慢阻肺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即使在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并呈进行性恶化。下肢肌肉组织萎缩、肌力下降平衡能力差,长此以往可并发骨质疏松,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肺康复治疗其目的是减少症状、改善肺功能,增加日常活动量。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肺康复的症状评估急性发作期患者不主张进行康复训练,因为可加重缺氧,加剧呼吸道症状。对于无明显咳嗽、咳痰的慢阻肺患者可进行肺康复训练计划。
2.肺功能评估轻度慢阻肺患者日常活动、骨骼肌肌力基本正常,没有运动受限的表现,即不缺乏运动;中重度以上慢阻肺患者因人而异可出现不同程度或许与肺功能不相一致的运动耐力下降。
3.患者教育肺康复需从慢阻肺的日常饮食、营养开始,每日需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品,保持良好的体重。肺康复训练的基石是运动训练,以增加膈肌、四肢肌肉的肌力训练为主。
4.行为改变慢阻肺患者许多是因不良的嗜好所致,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可控致病因素,有些患者即使已处于重度、极重度呼吸困难状态尚难完全割舍吸嗜烟草,可见个体的行为是导致罹患某种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随访与效果评价
一、危险因素控制
1.通风居家设施的改善率。
2.无烟炉无烟炉灶改造率。
3.公共环境的空气质量。
4.戒烟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年版)》规定所有卫生机构均应推行严格的无烟政策。
二、患病危险性的变化
1.低危人群避免接触危险因素的情况,慢阻肺早期症状认知变化。
2.高危人群劝导戒烟情况、定期做肺功能检测及变化情况,早期症状出现的就诊情况。
3.患病人群嘱托慢阻肺患者戒烟,是慢阻肺治疗的第一步,患病人权的戒烟率是评价危险性变化的核心指标。
三、效果评价
1.慢阻肺防治知识知晓率。
2.健康管理机构慢阻肺功能筛检,将有助于慢阻肺的早期发现,并对个体肺功能变化的规律、影响因素作出适合于个性化干预的指导和管理。
3.体检机构健康人群肺功能建档率对健康体检人群肺功能逐年变化趋势的了解,特别是对某一特定群体肺功能变化的趋势了解,将有益于对慢阻肺的发生发展进行全面监控。
北京白癜风较好白癜风能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