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冬至丨躲养补防,一个都不能少

/12/21

冬至阳气起

冬至

一本厚厚的日历转眼间就快翻到了底。

明日,我们将迎来传统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

自冬至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

冬至养生守则一:躲寒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节气,如果不注意防寒,至阴之邪伤人阳气,产生内寒,使人生病。所以,“躲寒”是冬至养生的第一守则。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特别是中老年人,患“中风”者会增多,也更易冻伤,因此要格外注意保暖。

小贴士: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穿着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以利血液流畅。另外,还要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冬至养生守则二:养神

《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古人看来,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是安身静体的日子。因此,冬至养生守则的第二点便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

小贴士:冬至节气不适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选择太极拳、静坐等运动。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晚间可泡脚后再入睡。

冬至养生守则三:补阳

冬至前后被人们誉为进补的最佳时期,有三类人群特别需要在这个阶段进补。

阳气虚弱者

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经常手脚冰凉、易生冻疮、食欲不振、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年老体弱者

患有心脏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并可能伴随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稀溏等症状。

防春夏病者

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基于此观点,患有冻疮、关节炎等季节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进补能增强免疫力,在季节变化时不易发病。

不过,正如俗话所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至可挑选一些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

温补类食物

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合枸杞、萝卜等炖汤食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过多进食温补类食物,容易上火。

平补类食物

如莲子、芡实、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等,既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

滋补类食物

如芝麻、黑豆、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的功效。

冬至养生守则四:防病

冬至前后,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因此,在这段期间,要做好防病措施,健康过冬。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称“冬至是老人的一个关口”,说的是在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气候状况下,老年人常容易感到不适,导致身体异常。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因此,我们也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防护保健措施。

小贴士: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定时服药、定时测血压。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出门常备急救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伤风感冒,切忌吸烟。对于老年人,如出现头晕目眩、手指麻木、说话含糊不清等情况,应立刻就医,防止中风。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不少地区甚至认为“冬至大如年”。北方的小伙伴们吃饺子,南方的小伙伴们吃汤圆,那么,明天你们家会吃啥呢?欢迎留言“放毒”。

▼▼▼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白癜风的预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ys/65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