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过,
有的人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病入膏肓《左传》中记载,晋景公身染重疾,派人到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医缓前去晋国诊病。医缓还未到达晋国时,景公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两个小孩子,一个说:“医缓是名医,会伤害我们,得赶紧逃啊!”另一个则说:“不要慌,我们在膈之上,心之下,‘膏肓’之处,艾灸、针刺和药力都难抵达。”果然,医缓到达后,诊断后说:“病已入膏肓,无法治了。”随后,景公身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闻听膏肓吓破胆,不知此膏肓非彼膏肓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这个穴位真的那么神奇吗?一起来看看。
打开膏肓穴,百病无所不疗
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百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奕奕,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孙思邈养生方法之一就是艾灸膏肓穴。并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本文来自“中医(vipzyi)”,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那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