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禅修功大道至简,简而易行,利于祛病健身,修悟易道,立业建功。
何谓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诚如一代武学宗师、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所言: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正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合一,生生不已。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
养生桩自王芗斋用于健身治病养生以来,使这一内功心法造福海内外众多朋友,易昌深入研究践行,觉得甚合易道,遂以“易道禅修功”命名之,结合平常易经教学推广之,不仅利于学友强身健体,更希望借此修悟易道,立业建功。我提出“易养天年”概念,源于《黄帝内经》:上古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故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把此养生功作为易养天年的修行手段,曾请教于各方家,广为认可。
“屈膝站立,腿与肩齐,双手抱圆”即可站桩,实为大道至简、至简至易之法。易传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其中矣。
有学者考究《道德经》有此功法介绍: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独立不改,周行不殆,以观其妙。《黄帝内经》对养生桩的描述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庄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舍诸人,而求己乎。
试以易昌所提倡易之五义分析:功法要领“独立守神”可谓简易,至简至易;“独立不改”可谓不易;虽外形不易简易,但脏腑变化、祛病健身人人不同、时时不同(练功时间长短不同体验不一),可谓变易;“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氧气能量内外俱通,全身都畅通了,是谓交易;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内在修养高,身体素质好,自然有机会发挥到外面,发于事业,有所成就,内圣外王,是谓和易。练功者可以反复体会感悟易道,当可增进智慧。据易昌实践观察,成功的企业家多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相反一些企业家无法突破瓶颈,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是身体、精力跟不上。人的命运、性格多受身体影响。
易道禅修功不能说可以治百病,但百病都可以用它治。结合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和医院于永年大夫等多年养生桩推广经验,对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疾病、部分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癌症的康复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为什么这么神奇?《道藏》有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易道禅修功正是同时培补精、气、神养生护命的根本。
易道禅修功从身心灵方面对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整体健康、消除慢性疾病、消灭各种疼痛、维持适当体重、增强性功能等。
有形意拳师傅把这一功法称为“顶天立地”的功夫,其义有三:一体现了《黄帝内经》上古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最上品养生法则;二体现直立站桩,无屈膝折腰之苦;三可以外正身形、内补正气、调柔心性、建立自信,使习练者身心合于天德地道,常有挺拔沉稳、顶天立地之意。
二、为什么要练易道禅修功?养生桩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参加这种运动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无病者防病,运动时不尽在姿式方面着想,也不在式之繁简上注意,更不在姿势的前后秩序,主要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使肢体得到适当的锻炼,即静中生动,动中求静。
这种运动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挥体内燃烧,且能加强各种系统的新陈代谢作用,因而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待效,五十年来从无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几都有效果。
这种运动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说:“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其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自力更生的运动,就是说,它对于人身及其部分机体,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比如体弱的通过锻炼可使身强,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组织有毛病的,通过锻炼可使毛病消除,恢复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体会到无穷的理趣。
这种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和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方法,因此它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功能作用,从而使人体各部分在高级中枢神经支配下密切协作。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百练不如一站,百站不如一抖。站桩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自发动功,身体如弹簧,自然规律抖动。
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三、养生站桩歌及要领口诀站桩动作要领:两脚平行站立(或成内八字或外八字),与肩同宽;双腿膝盖略为弯曲(5度以内),做到“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让体重都落在骨头上;身体正直,成“一条线”状态(具体动作是“翻跨、拔椎和头顶上伸”);两手环抱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脐,成半圆形,松肩沉肘,手指微张,两手十指相距35——40厘米,两手心离胸约15——20厘米;头正直,下鄂微内收,头部轻轻做朝天“伸”或者叫“领”的动作,两眼向前平视,或闭目或半闭目,口似张似闭,自然呼吸。
总的姿势要求和原则是:松静、自然和舒适。
站桩时各主要修炼位置在一直线上,该直线完全垂直于地面,并同时穿过人体中心和重心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又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儿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和甜蜜。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地异。
其他要求:四容:头直、目正、神庄、气静。五要:恭、慎、意、切、和。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不失中和均。
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养生功口诀: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藏而闭,裆深而藏,膝曲而伸,足坚而稳,下收谷道,上提玉楼,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上松下紧前松后紧,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口诀详细解读:
头正而起:身体保持中正。当出现左右不平衡时,便会产生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
肩平而顺:两肩松开,两肘前抱,使肩部微向内扣,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胸藏而闭:站桩时切忌挺胸。两肩稍内扣,胸部自然向内含,自能气降丹田。
背平而正:背平指背的竖向平正。要求背要如柱而不可背圆如球,如此可避免脊柱弯曲驼背。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裆深而藏: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膝曲而伸:膝微曲,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大概如日常站立的角度即可。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曲中求直。委中大筋要挺,增强大腿后侧力量的同时,产生一个向上的挺力,这是力由足起的关键环节。
足坚而稳:重心在脚跟,前脚掌抓地,身体重量的70%落在后脚跟,而让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足趾轻微抓地,足心涌泉含空,可使气血畅通,以利于“肩井”穴的劲力下达“涌泉”。
下收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将肛门微微上挤,达到收谷道的效果。
上提玉楼:下颏内收,提起玉楼(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脖项向后靠衣领,头顶有向上牵拔之感。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搭下鹊桥”:即尾闾前翻,以使两肾向后靠的同时将腰椎拉直,两臀肌肉相抱以提谷道,将任督二脉下方接通。“搭上鹊桥”:舌上抵,将任督二脉上方接通。
上松下紧,前松后紧:下紧才能上松,后紧才能前松。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紧而不要过力疲劳,松而不要懈怠走形。
站桩最重要的是直脊松腰,初学者可以从靠门或墙入手体会脊松腰直后腰部放松的感觉。
四、易道原理我把易经中与此养生功的相通智慧做初步整理,供各位同修参考: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可根据时间变化调整练功方位),圣人久于此道而天下化成。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有病就治,强身健体)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于此。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
坤卦六五爻讲: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南怀瑾老先生认为这句话是练功的,黄中通理,打通任督二脉后进而全身经络气血畅通于皮肤腠理,守持中正之道,以身正心,自己浑身上下无一处不舒适,四肢强健舒畅,古人认为天人之道相合,养生之道自然和于天道,身心安泰,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自然就会发挥于外在的事业,有所成就,内圣而外王,这就是最完美的事情。
我们可以在养生功体悟什么道呢?简易之道、变易之道、不易之道、交易之道、和易之道、太极之道、阴阳之道、动静之道、天人合一之道、中正之道、中和之道......试举阴阳之道,王芗斋老先生晚年自号“矛盾老人”,希望大家体会养生桩中理趣如:动静、虚实、松紧、高低、吞吐、刚柔、开合、斜正等。
站桩时间、方位可以结合易学及自身身体情况练习。如卯时向东、午时向南、酉时向西。不同的病症可以考虑采取适当的时间练习:寅肺大卯辰胃宫,巳脾午心小未中,申膀酉肾三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纳卦是形体功法,是易道禅修功的体态要诀。纳即吐纳,吐出浊气,纳入清气;卦为八卦的总称,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行功时纳卦的要领是,身体各个部位要合于卦象之意;内气之运行要合于卦象之理。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习练桩功若不达卦象之形、之理,则人体气行状态难以畅通无滞,无法获得桩功调气合血、培植真气的功效。
头顶法乎乾,取其刚健纯粹;头正而竖,前额上提,项颈竖正,后夹下塌。
足膝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两足趾抓地,左足尖里扣,两腿形夹剪,膝外曲内直,涌泉尽上缩。
肩背宜于松活,是乃巽顺之义;沉肩助坠肘,背平身而正,拔背活而顺,气息畅勿滞。
裆胯又宜提紧,须玩兑泽之情;裆宜圆紧,内外相挣,胯之上下,骨缝相催,外柔内刚,不偏不倚。
胸欲竦sǒng起,艮山相似;含胸正提,出而不高,开而不束,提胸气不涨,塌腰气不滞。
胁有呼吸,震动莫疑;肋、手、身以气之呼吸为开闭、为出入、为纵横,气随意而行而止。
离象为火,心纳离卦。心火宜下,提胸肋翻龟尾,下气聚劲练步,意领心气下肾。
坎象为水,肾纳坎卦。肾水上交于心,心气下达于肾,上下依序循环。
坎离为水火之象,水济火,火济水;心肾为水火之脏,水宜升,火宜降。
详论:
头顶法乎乾,取其刚健纯粹;足膝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头统乾之体,有全身之总领,有元之义;提一身气血,有亨之义;宜随敌婉转,不宜直而无致,有利之义;宜健正高起,不宜歪斜倾倒,有贞之义。太低则有潜龙勿用之象,太仰则有亢龙有悔之灾。不仰不低,中正得位,精神发越,可以遇大敌矣。有九二曰见龙在田,飞龙在天,利见天人之象。虽然,此外象也,而非内义也。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知此奥理,可以达头顶微义矣。九四在上卦之下下卦之上,有顶之象,周身之气心从顶内踊跃而上,以咸元首刚健之体,非得之于跃乎?然气之为物也,可得言不可得而见也,深微莫测,非如渊之空洞乎?初九、九二、九五、上九,皆以龙言,而此爻独曰或者。鉴此爻之气,从初九之潜而上升于九五升降之所,浮沉之机,天理自然之流行,不可一毫执著于物,正如周身之气自顶内一坠,真气上升于耳,后降于口,化为甘露,绝无形迹可指也。头顶工夫外有九二、九五之象,而内有九四之义,可以无咎矣。而犹有义焉,盖此等功夫,深奥无穷,学者须潜心体会,顺其自然。倘浮躁妄进,徒损肢体,何益于事乎。然则终日乾乾,夕犹惕若,无论学道艺,不可不奉以为则也。
足膝欲沉静,不欲浮躁,取象于坤。夫人周身之功,全赖两足两膝以收之,犹周天之万物,也全赖坤土以载之也。下卦为足,上卦为膝,初六履霜,坚冰至取其镇静之元。阴气凝炼,渐至坚固也;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言镇静之元,自然正直大方,不待勉强,而所经顺利也,六之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言既含正大之体,内可以贞,固自守,外可以从上之所事,虽不能自成其方,而能自保其终也。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言膝之为功,不可妄动以致誉也。六五黄裳元吉,言虎眼向外,委中向内,含乎中道而后元吉也。上天龙战于野,其血元(音玄)黄,恐过于阴静,而伤其变化也。故阴极生阳,静极生动,外虽沉静而其内之真气,自涌泉滚滚而上,阳生众阴之下,有地雷复之义。
头之为功,正而不斜,伸而不缩,不反不侧,不俯不仰,此功之见于外者也。至于长丰采,壮仪表,扬威武,皆气为之也,须自视其虎口穴,以定侧身之格局。一扬颏,必先失之于仰,夹脊微起,不失之于低,须戒之。两耳后各有一卜骨高起,是提气穴。提气时,务向上直起,庶免反侧之患,然须左右一齐用气,不然失之于侧,必失之于反也。学者不知其窍,纵总有莫大之功夫,而丹田之真气不能上贯于头顶,何由得刚健纯粹之象也。
凡一出手,即当视虎口穴,前颏用力正平提起,不扬不卑,后夹脊穴用力塌下。丹田真气来时,直达提气穴,着力提住,由百会穴转过昆仑穴,下明堂,贯两目,其气欲往鼻。空泄时,即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三寸六分谓之顶眼,用力向下载住,合周身全局,用之久自知其妙也。
人之一身,唯有两脚着地,通身骨肉皆赖以负载,炼之不精,犹有颠蹶之患,况毫无力者乎。凡一动步,须将两足炼地,两足大指用力向内,两踵亦用力向内,两大趾掌后高骨处是正穴,周身用力向地载住,膝有动而足无动,如风之撼树,摇其本而不能动其根也。
世之用功于膝者,不过立则直,坐则曲而已。即间有一二通局者,其功夫了了,岂知膝之为用,有四面大力乎。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亦极力向外,委中两大筋竭力要直,两盖骨复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
炼者,如胶之粘物。一着则牢不可破;如火之炼金,一合则坚不能开。其中微妙,有不可言传之。学者细玩坤卦之理,自然有会于心也。又两足十趾,皆用力向地抓住。然必用周身之全局,以为出入方妙。若有早晚先后,则不合法矣。
遇敌之时,凡用右步则左膝不妨略直,凡用左步则右膝不妨略直,虽不可拘法,亦不可太过,总以不失元气为要。由前而观两膝若并,由后而视尻尾若有所凭,比胸塌腰,既不失之前伏,坚膝合步,更不失之后仰,总以阴静为主。
肩背宜于松活,是乃巽顺之义;裆胯又宜提紧,须玩兑泽之情。
肩背取象于巽,巽卦一阴伏于二阳之下,外虽强健,而内实巽顺也。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全在济之以巽顺,而后劲有进退也。九三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言能巽者,自下以动而能如史巫之积诚,自可以通于鬼神也。九三频巽吝言劲之进退,必出于自然,不宜过刚不中频巽以致吝也。六四悔亡田获三品,言频巽之后必有所悔,必待悔亡之后,而后所获也。九五刚健中正以健体而居巽之中道也,所以贞吉也。初虽无精义而巽顺之久,自有此妙用,无论先后,无不利也。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言不可过于巽而无撙节,以丧其元气也。
裆胯取象于兑,兑卦内刚外柔,柔腹象,刚股象,腹临于股,阴之乘乎阳也。恐阳之过乎刚,故直者济之以曲,以完其势。股之谓也,恐阴之过乎柔,故虚者补之以实,以壮其神,腹之功也。遇坎而为节,节者有所限而不敢过也。兑者泽也,坎者水也,外肾也,谷道也,水在泽易于泄,气至腹亦易于泄,故贵有节之。遇离而为聧,聧者,递也,乖也。离者火也,燥也,炎上也。裆宜精而藏,胯宜坚而稳,若炎上浮燥必有乖递之象。然坚中欲活,静中欲动,又不过于固滞,故遇艮而为损。艮者山也,若山而不动则有损矣,必也动而不失其为静,静而不失其为动,坚而不失其为活,活而不失其为坚,故遇震而为随。震者,雷也,雷动而雨施,泽水随之而满,其气下降之候也。泽水升而为云,真气上之时也。世之用肩背者,往往直则不能曲,曲则不能直,松则不能紧,紧则不能松,良由不知内刚、外柔之体,内巽外健之用。须将肩井穴用力塌下,两肩向内贴住,两背通将出来。自背骨内以意送出劲来,再将手头握得坚实,通身钳得完固,自能直中有曲,曲中有直,紧中有松,松中有紧。久而用之,此内柔外刚,内巽外坚之奥理,细玩巽卦爻义自得其妙。塌肩井穴,须将肩顶骨正直落下,与背尖骨相合,曲池穴比肩顶略低半寸,手腕直与眉前,背骨虽极力贴住,却是竖劲,不是横劲,以竖则实,以横则虚也。下肩井穴自骨底以直至于足底,故谓之竖。动右背则须将左背之劲自左背骨底以意透于右背,直送二扇门穴,故谓之横。两劲并用而不乱,元气升降如意而巽之义得矣。裆胯要分而紧,其气正直上行,不可前出,不可后掀。两胯须分前后,前胯用力向前,不可向下。后胯用力向下,不可向前,亦不可向后。涌泉穴之气来时,向上甚大,两胯极力按之,愈按愈出,愈出愈按。阴阳两窍用力收住,不使往来之气,自足泄出,总以骨口相对,兑卦外阴内阳,互于吞并。高步以胯劲为主,以裆劲为佐,中步胯裆劲互于吞并,下步以裆劲为主,以胯劲为佐。裆劲竖,阴中阳也;胯劲横,阳中阴也,故须分上中下以用之。裆为胯之枢机,胯为裆之直使,故裆静而胯动,胯走而裆守,毫厘不可散乱,久而行之自能骨口相吞而真气真劲无不通矣。
胸欲竦起,艮山相似;胁有呼吸,震动莫疑。
胸取义于艮,艮者山也。一阳于二阴之上,其象为山,人身之胸似之。本乎天地者,亲上气也。本乎地者,亲下形也,气易过于浮,须有以镇之,胸内之义也。形易过于沉,须有提之胸外之义也。胸气上通于头顶,头顶者,乾卦也,天也。故艮遇天而为大畜,气畜于中而升于上也。下通于足膝,足膝者,坤卦也,地也。故地临山上而为谦,言足之气抱乎胸,犹地虽卑而抱乎山,而山不得不让之也。
胁聚象于震,震者动也,雷也,一阳动于二阴之下,雷出而奋乎上,胁似之,以上天之象也,以下地之义也。天地阴阳相交,则雷雨作,而万物生,人身上下相合,则血气通而真劲出,理一而已。胁气上交于头,故雷遇天而为大壮,真气上升于头顶,健以初则力自大壮也。胁气下交于足,故雷遇地而为豫,真气下降于足膝,顺以动,故神气豫悦也。一呼一吸,一升一降,外见之口鼻,而内需之心胸,其要总在胁也。
胸者空也,空则不能力,须以气主之。然气由胁而来,不能用胁,焉能用胸,盖不等于动者必不等于止,艮卦之象词曰:“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其义深哉。胁者协也,如鱼有腮,一开一合,气有升降矣。合则下协于丹田,后协于两肾,中间一股大气,自盖骨下从两裆内直沉至涌泉穴而止,复向后由足大筋向上翻出,自两委中穴上由尾闾穴透入夹脊,则与胁相交,一开如雷之奋于地而升于天,其气自能上升,一股入胸、入中,一股入两背,底通于泥丸,竖则直达顶巅,横则贯于指末。胁之开合,即气之呼吸借之,出入周而复始,不可颠倒错乱。细玩艮卦、震卦上九初九之义,自能其上下承接之妙。胸虽出而不高,胁虽闭而不束,虽张而不开,此中元妙,有难以口授者。胁须以意出,以气胜,以神率,则为合式,非出骨出肉出筋也。用胁以气之呼吸也,为开闭,以手之出入为开闭,以身纵横为开闭。若求之于骨肉皮血之间则左矣。高步之劲在于足,中步之劲在于胁,下步之劲在于背,此又自然之理也。
坎离为水火之象,水济火,火济水;心肾为水火之脏,水宜升,火宜降。
坎离之卦,此身内之义也,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吾欲妄言,又恐此道废坠。今从不可言之内,而勉强以言,学者须细心体会。离者,火也;坎者,水也。在人身为心肾;肾属于水,心属于火。火之为性,易升而难降;水之为性,易降而难升。故心动则火上冲,情动则水下降,是其验也。夫火必济之以水,始不至阳亢而生病;水必济之以火,始不至阴盛而生灾。从来儒家之守身,道家之内丹,莫不本于此义,真奥妙无穷也,岂但为学拳而计哉。即以拳勇而论,亦有莫大之功。今欲学勇不得不讲劲,欲讲劲,不得不借助于气,欲借助于气,不得不讲明水火矣。盖水火不交真气乃涣,气涣而疾病将生,身且不保,而况于劲乎。是以此于拳勇者,必讲劲,讲劲必养气,养气必调水火,此一定不易之理也。离卦内阴外阳,火中有真水也。坎卦内阳外阴,水中有真火也。真火可以济真水,真水可以济真火,互相济补,而后真气得所养也。用功之时,塌肩,与是胸胁,反龟尾,皆欲肾气上交于心也。须以意道之,炼步足聚筋皆欲心气下交于肾也,亦须以意道之,得译于运气格式。
五、易道禅修功的科学性1、充氧运动。现代常见运动跑步、游泳、各种球类、健身房类等多为缺氧运动,运动血液加快后,身体反而气喘吁吁、呼吸急迫而导致供氧不足,呼吸系统不能有效供应循环系统,只能健壮筋骨肌肉而无益于内脏器官和生理各系统。医院于永年大夫试验证明:站桩一小时后,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红细胞可增加万,白细胞个,血红蛋白每一百微升中增加3.2克,其活性也增加40%。也就是说供氧量几乎增加1倍。因此养生桩是充氧运动。养生桩是脉搏每分钟增加50跳,而呼吸却减到每分钟4次,简单而巧妙的完成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两大系统的协调。
2、入静开智。长期修炼养生桩能利于大脑休息入静,同时大量供氧,利于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易于集中,增加智慧。循环、呼吸、神经三大系统密切协调。
3、养生功修炼时气沉丹田,使横膈膜上下运动加深,对肠胃产生有效的按摩作用,消化及排泄系统得到增强,消化系统病症消化不良、便秘、肠胃炎等自然会不药而愈。
养生桩将脉搏加快、呼吸畅通、大脑松静这几个似乎矛盾的东西,巧妙糅合在一起,使得循环、呼吸、神经、消化、排泄、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都获得再造之功;使得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温煦滋润;使得青春焕发、欣欣向荣、治病健身、延年益寿。
六、练习易道禅修功的体会和常见现象随着各人身体强弱和病情之不同,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感觉及表现亦各不同,一般的情况是,练习十日左右就能体会到站桩的好处,感到练功之后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练功的进程逐日增长的。有的练习几天之后,就发生肌肉震颤、疼酸麻胀等现象,多半是肌肉运动障碍,气血欠通,或疲劳过度,或生理上有其它缺点所致,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舒适得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的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以上现象逐渐消除,至于不觉疲劳的有规律地颤动,是经络和气血闭塞已经消除的好现象,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抑制,也不要有意识扩大,另外还有流眼泪,打哈欠,饱嗝、虚恭、腹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练功过程中的好现象,病愈之后自可消除。
七、适应病症站桩能够调节神经机能,调整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因而对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以及新陈代谢各方面的病症,特别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疗效。
多年经验表明,其效果虽因人因病而异,有大小快慢之别,但除去随学随止之外,没有疗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人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收到转弱为强,老而益壮之效。主要适应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结核。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便秘、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病、低血糖病、低血压病、心脏病、动脉硬化、慢性风湿、贫血、营养不良、半身不遂。
4、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症、周围神经炎、脑震荡后遗症、精神分裂症、癔症、脊椎炎、脊髓空洞症。
5、运动系统疾病: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慢性劳损、椎间盘突出症、冻结肩、宜忌外科和骨科手术后的恢复期运用;
6、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肥胖症、全身性脂肪瘤、甲状腺肿大症。
7、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月经病。
8、泌尿系统疾病:遗尿症、夜间尿频症、老年性尿失禁。
9、癌症的康复。
部分疾病说明:
高血压——神经性的收效较快,官能发生变化的如血管硬化或冠状动脉收效较慢。
神经衰弱——一般的头晕脑胀,头痛等症状较易治疗,收效的快慢主要在于能否稳定神经,已经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者收效较慢。
关节炎——一般的风温性和多发性关节炎都易治疗,属于后天性的关节炎比较难治。
气管炎——气管炎的种类很多,大多有肺气肿和心脏喘的症候,得病不久者,收效较快,先天性的不易治疗,但和年龄、体质、性情及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只要耐心持久的炼功,饮食起居多加注意,也是可以治愈或减轻的。
肝脏病——肝肿和肝硬化只要耐心地适当地练功再注意饮食和环境方面的保养,可以逐淅减轻以至治愈。
胆囊炎——经历过的胆炎患者,大多已作过胆切除的手术,有的已经转为肝脾病或神经衰弱病,根据过去的几个患者来看,在练功过程中病状是逐步减轻的,痊愈的前后效果都很好,将来能否有把握,尚难预测。
肺病——只要按照步骤适当地耐心练功,再加注意饮食保养,一般都可治愈。
半身不遂——要耐心练功,持之以恒,一般是可以治好或减轻的,但此病最易复发,必须一面练功,一面避免生气、着凉、劳累方可,如舌头手脚都坏,就不能治疗。
胃肠病——疗效良好,但比较迟缓,病情较轻者三、四个月好,病情较重者八、九个月,三、五年不等。
精神分裂病、筋肉失和等症——比较容易治疗。
心脏病——经过的患者,大都效果良好,但这种病主要是在个人性情和生活环境,如性情和生活条件不好,就见效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