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试题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之卧位和安

10月13日

第1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四、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1.脊髓腔穿刺术后的患者可因脑压过低引起头痛,其主要机制是

A.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B.脑代谢障碍

C.脑部缺氧

D.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

E.血压升高

2.急性胸膜炎患者宜采取的卧位是

A.中凹卧位

B.仰卧位

C.患侧卧位

D.端坐位

E.头低足高位

3.腰穿后患者去枕平卧的目的是

A.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B.防止脑水肿

C.减轻头晕、头痛

D.预防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痛

E.防止昏迷

4.中凹卧位的基本要求是

A.抬高患者头胸部约10°,抬高下肢约10°

B.抬高患者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I5°

C.抬高患者头胸部约20°,抬高下肢约30°

D.抬高患者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20°

E.抬高患者头胸部约30°,抬高下肢约35°

5.急性心力衰竭时,患者采取半坐卧位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胸腔容积

B.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C.减小胸、腹肌肉张力

D.引流腹腔积液

E.减轻腹腔脏器对心脏的压力

6.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宜采取的卧位是

A.仰卧位

B.端坐位

C.头高足低位

D.平卧位

E.头低足高位

7.不适于采取端坐位的患者是

A.心力衰竭患者

B.心包积液患者

C.休克患者

D.支气管哮喘患者

E.急性肺水肿患者

8.胎膜早破的孕妇宜取

A.头高足低位

B.去枕平卧位

C.头低足高位

D.屈膝仰卧位

E.中凹卧位

9.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宜采取的卧位是

A.仰卧位

B.端坐位

C.头高足低位

D.半坐卧位

E.头低足高位

10.颅脑手术后,患者头部翻转过剧可导致

A.颅内压升高

B.脑血栓形成

C.脑疝

D.脑出血

E.脑水肿

11.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应采取的卧位是

A.头低足高位

B.膝胸位

C.侧卧位

D.俯卧位

E.截石位

12.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应采取的卧位是

A.侧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端坐卧位

D.俯卧位

E.截石位

13.护士协助患者更换卧位,不正确的操作是

A.翻身前先将导管安置妥当

B.翻身前先换药

C.颅脑手术后的患者应卧于患侧

D.颈椎和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

E.翻身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护士

14.使用约束带的患者应重点观察

A.体位是否舒适

B.约束带是否松开

C.局部皮肤颜色及温度

D.意识是否清楚

E.衬垫是否垫好

15.患者,女性,45岁,因外伤急诊入院。血压75/45mmHg,诊断为失血性休克。急诊护士为该患者采取的最适宜的体位是

A.中凹卧位

B.端坐位

C.去枕仰卧位

D.斜坡卧位

E.头低足高位

16.患者,女性,35岁,甲状腺囊肿切除术后。护士为患者采取半坐卧位的主要目的是

A.有利于伤口愈合

B.减轻颈部肿胀

C.减少伤口出血

D.减轻缝合处张力

E.利于呼吸

17.患者,女性,29岁,妊娠26周。胎儿臀位,拟采用膝胸卧位给予纠正。护士讲解要点后,观察孕妇操作,提示护士需要重复要点的动作是

A.跪卧,胸部贴床面

B.两腿稍分开,大腿与床面成45°

C.腹部悬空,臀部抬起

D.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E.头偏向一侧

18.患者,女性,65岁,高血压、心脏病3年。因疑诊直肠癌,拟行直肠指检。护士应协助患者采用的体位是

A.半坐卧位

B.膝胸卧位

C.侧卧位

D.截石位

E.俯卧位

19.患者,女性,57岁,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第3天。护士为患者取半坐卧位,并解释该卧位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腹部伤口出血

B.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C.减轻肺部淤血

D.减少腹腔渗出液

E.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20.患者,女性,33岁,支气管扩张。右侧支气管有炎性分泌物需要引流,护士为患者采取的正确卧位是

A.半坐卧位

B.右侧头高足低位

C.左侧头高足低位

D.右侧头低足高位

E.左侧头低足高位

21.患者,女性,54岁,体重62kg,子宫切除术后第3天。护士查房时发现患者身体滑向

床尾,该护士协助将患者移向床头,正确的方法是

A.尽快完成,不必向患者解释说明

B.移动之前应固定床轮,松开盖被

C.移动之前应将枕头移到床尾

D.移动时患者双手放在胸腹前

E.一手托病人颈部,一手托病人膝部

22.患者,男性,62岁,肝癌晚期。入院后患者神志恍惚,躁动。正确的安全措施是

A.持续胃肠减压

B.加床挡、约束带约束患者

C.纱布包裹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D.给予地西泮(安定)镇静

E.减少外界刺激

23.患者,男性,70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性脑病。护士为其加用床挡,并向家属说明该护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患者的

A.生理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自尊的需要

D.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E.归属与爱的需要

24.患者,女性,65岁,尿毒症,意识模糊。为保证输液通畅,防止患者拔针,护士拟采用宽绷带制动腕关节。最佳的打结方法是

A.环形结

B.双套结

C.八字结

D.单套结

E.平结

25.患者,男性,36岁,躯干烧伤。若采用暴露疗法,宜选用的保护具是

A.床挡

B.宽绷带

C.支被架

D.肩部约束带

E.膝部约束带

(26~28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46岁,腹痛急诊。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

26.术后患者回病室,护士应为其采取的体位是

A.中凹位6小时

B.右侧卧位6小时

C.左侧卧位6小时

D.去枕仰卧位6小时

E.屈膝仰卧位6小时

27.术后第2天,护士应协助患者采取的卧位是

A.端坐卧位

B.右侧卧位

C.抬高床头30°~50°,膝下15°

D.左侧卧位

E.仰卧位

28.当患者难以接受此体位时,护士向其解释该卧位的目的是

A.此体位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B.此体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C.此体位可防止炎症扩散

D.此体位利于胸腔容量扩大,利于呼吸

E.此体位可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负担

答案与解析

1.D。脊髓腔穿刺后需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

2.C。急性胸膜炎患者宜采取患侧卧位,以减轻胸痛。

3.D。

4.C。中凹卧位的要求是:头胸抬高10°~20°,增大肺活量,改善缺氧症状;下肢抬高20°~30°,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5.B。坐位或半坐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的负担。

6.B。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取端坐位可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

7.C。休克患者宜采取中凹位,以改善缺氧症状和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8.C。孕妇胎膜早破时应采取头低足高位,以减轻腹压,降低羊水冲力,防止脐带脱垂。

9.C。头高足低位即枕头横立于床尾,垫高床头15~30cm,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组织水肿。

10.C。颅脑手术后,头部剧烈翻转可致脑组织位移,导致脑疝。

11.B。膝胸卧位时,臀部抬高,肛门显露,便于医生操作。

12.E。截石位可充分显露会阴部组织,可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及产妇分娩。

13.C。颅脑手术后患者为防止脑干移位,避免患侧脑组织受压,术后24~48小时常规取头高足低位、健侧卧位。禁忌患侧卧位。

14.C。使用约束带时,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局部血液循环,每2小时松解1次,防止过紧造成循环障碍。

15.A。中凹卧位可促进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患者休克症状。

16.C。面部及颈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可减轻头颈部充血,减少伤口局部出血。

17.B。患者膝胸卧位时,大腿与床面应成90°,因此需要护士重复要点。

18.C。患者老年,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行直肠指检以侧卧位为宜,即可暴露肛门局部,又不增加心脏负担。

19.E。半坐卧位的作用:①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物的吸收;②减轻切口缝合部位张力,减轻疼痛;③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等。此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目的是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轻伤口缝合部位的张力,减轻疼痛,而不是减少腹部伤口出血和腹腔渗出液,因此备选答案只有E正确。

20.E。应置引流部位在高处,故采取左侧头低足高位,以促进分泌物引流。

21.B。22.B。

23.B。床挡是一种保护具,可防止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坠床,协助患者满足安全的需要。

24.B。腕部制动常用宽绷带制成双套结。其优点是约束环不会随着手腕的活动越拉越紧,既保证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又不会使肢体脱出。

25.C。支被架可保证盖被不与体表直接接触,既使创面通风,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26.D。硬膜外麻醉后取去枕平卧6~8小时,防止头痛。

27.C。腹部术后第2天应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50°,为防止下滑,膝下可提高15°。

28.A。半坐卧位可应用于胸、腹、盆腔手术者,以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减轻伤口缝合部位的张力,减轻疼痛。

阿虎医学









































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白癜风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zlyy/14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