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一、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大气污染等理化因素 2.吸烟 3.感染 4.气候 5.过敏因素(喘息型) 6.内在因素(二)临床表现 病临床特征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病情常缓慢进展,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症状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1)咳嗽、咳痰:初期症状仅在寒冷季节出现,重症患者四季发作,在冬春季加剧,早晚加重。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异物刺激,分泌物积聚于气管内,引起咳嗽。痰液多为白色黏痰,细菌感染时呈脓痰,若咳嗽剧烈使支气管黏膜微血管破裂则出现血痰。痰量以夜间或清晨较多。 (2)喘息:由支气管痉挛、支气管黏膜水肿、管壁肥厚和痰液阻塞引起。 2.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肺底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啰音可消失。喘息型患者呼气延长,伴哮鸣音。 3.分型①单纯型:仅有咳嗽、咳痰;②喘息型 4.分期①急性发作期,指1周内症状加剧明显;②慢性迁延期,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③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保持2个月以上者。 诊断标准:临床上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者,可做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而有明显的X线检查、呼吸功能异常等客观依据者,也可诊断。(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痰液可有治病菌; 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多及紊乱。(四)治疗原则 1.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适当应用祛痰、镇咳、解痉和平喘药物。 (1)控制感染:急性发作期以控制感染为主,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及喹诺酮类。 (2)镇咳、祛痰、平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改善不明显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雾化吸入 2.缓解期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五)护理措施 1.注意病情 2.协助病人排痰 3.协助治疗 4.饮食护理 5.找出发病诱因 6.健康指导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是长期的,应向病人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自觉戒烟,控制各种诱发因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树立治疗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系指终末支气管远端气腔的扩张、过度充气,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减低。(一)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其次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均可引起肺气肿。(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2)咳嗽、咳痰 (3)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 2.体征 桶状胸(视诊);呼吸运动减弱,两侧语颤减低(触诊),叩诊过清音,肺下界及肝浊音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肺底移动度减少(叩诊),两肺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有干、湿啰音(听诊)。患者呼吸费力,两肩高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3.并发症 (1)自发性气胸:本病可并发自发性气胸,特别是有肺大泡的病人。 例如:COPD病人在一阵剧烈咳嗽后突然感觉明显胸痛,呼吸费力,听诊时—侧肺呼吸音弱,叩诊时呈鼓音,应考虑? (2)肺部急性感染 (3)其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三)辅助检查 1.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 2.影像学检查两肺纹理增粗、紊乱等以及肺气肿改变: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低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可见局限性肺大泡。 3.动脉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升高、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降低。(四)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控制各种并发症,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治疗原则包括:①避免吸烟、刺激性气体等加重因素;②解除呼吸道阻塞中的可逆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合理氧疗,纠正低氧血症;④控制咳嗽和痰液的生成,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⑤改善营养状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⑥解除病人焦虑和忧郁情绪。 1.稳定期治疗 (1)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2)祛痰 (3)解痉、平喘 (4)合理家庭氧疗 (5)其他 2.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 (2)祛痰、解痉、平喘 (3)控制性吸氧 (4)营养支持 (5)糖皮质激素应用(重症)(五)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严重可半坐卧位;活动应量力而行。 2.饮食护理对高碳酸血症者,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3.心理护理 4.用药护理防止二重感染。 5.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并发症(气胸)。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通气、防止和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前提。护理措施包括胸部物理治疗、湿化和雾化、机械吸痰及必要时协助医生建立人工气道。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适用于神志清醒能咳嗽的病人。 (2)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折史、咯血、低血压及肺水肿等病人。 (3)湿化和雾化疗法:其目的是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适用于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者。 (4)机械吸痰:适用于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并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 (5)体位引流 例题护士帮助支气管扩张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时措施不正确的是() A.引流前向病人讲解配合方法 B.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 C.引流宜在饭前进行,以免饭后引流导致呕吐,每次引流的时间可从5~10分钟开始,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调整 D.痰液较多病人应让其快速大量咳出 E.若病人出现咯血、头晕等立即终止引流
正确答案:D
例题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扩张应采用的引流体位为() A.头低脚高,俯卧位 B.头高脚低,俯卧位 C.头低脚高,仰卧位 D.头高脚低,仰卧位 E.平卧位
正确答案:A
湿化和雾化疗法: 注意事项:①防止窒息。②避免湿化过度:湿化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③控制湿化温度:一般应控制湿化温度在35~37℃。④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⑤观察各种吸入药物的不良反应,激素类药物吸入后应指导病人漱口,避免真菌性口腔炎发生。 7.氧疗护理 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吸氧流量为每分钟1~2L、浓度为25%~29%,以提高氧分压,并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8.呼吸功能锻炼适合稳定期病人,其目的是改变浅而快呼吸为深而慢的有效呼吸。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等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加强膈肌运动,提高通气量,减少耗氧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增加活动耐力。具体方法如下: (1)腹式呼吸训练: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慢呼深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呼吸7~8次,如此反复训练,每次10~20分钟,每天2次。熟练后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不自觉的呼吸习惯。 (2)缩唇呼气训练: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缩唇的程度与呼气流量由病人自行选择调整,以距口唇15~20cm处同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 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急性加重期病人应卧床休息。稳定期病人应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以增强身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保护肺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对肺功能差、严重低氧血症者,要告知病人及家属坚持长期家庭氧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导正确氧疗。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每天15小时以上。应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①安全用氧;②吸氧导管每天更换,以防堵塞;③夜间睡眠时氧疗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低氧血症;④监测氧流量,不可随意调高氧流量;⑤氧疗装置应定期更换、清洁、消毒;指导病人及家属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指导病人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畏寒、发热、咳嗽加重,应警惕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就诊。 例题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症状() A.咳嗽 B.咳痰 C.气短 D.咯血 E.心悸
正确答案:C
例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是() A.加强胸式呼吸,用鼻吸气,经口用力快速呼气 B.加强腹式呼吸,用鼻深吸,经口缓呼,呼气时嘴唇收拢 C.加强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经口用力快速呼气 D.加强胸式呼吸,经鼻用力呼气 E.同时加强胸式和腹式呼吸
正确答案:B
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