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好家训好故事”系列报道①
密布的皱纹,
几近花白的头发,
这是坐下来,
近距离观察才注意到的。
第一眼看到叶中央,只是觉得这位老人长得真黑。不过呢,黑得质朴、黑得坦诚、黑得亲切。一望而知,是那种心里有许多话,也有表达的欲望,但更多的时候,宁愿在一旁默然无声的老人。
相对而言,儿子叶静虎要活泛很多,开朗幽默,有个性,语言组织能力强。不说话时,紧闭着嘴唇,目光锐利,透出一种坚毅的信号。
采访就是在位于镇海庄市某花园小区的叶静虎家进行的。想约见老人并不容易,他退休后住在岱山,这次是为了参加宁波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的颁奖才来的。
▲祖孙三代守塔人:叶中央(中)、叶静虎(左)、叶超群(右)
人物简介叶中央年出生,原上海海事局宁波航标处白节灯塔主任。21岁上塔,辗转守护过浙东海域上的近十座灯塔,用闪烁的光亮温暖了一个个航道。
先后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宁波市2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新闻人物、浙江省建国后最具影响力十大劳模等荣誉。
“鲁滨逊”式的海岛生活有多苦这是一个关于坚守的故事。在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它们见证了叶家五代人现实版的“百年孤独”。
叶中央的爷爷叶来荣、父亲叶来岳、叶中央自己,还有儿子叶静虎以及孙子叶超群,一家五代人相继登上一座座岛山,夜枕波涛,守望百年,只为给大海点灯,为生命引航。
采访当天,医院做了一次体检,结果显示:肺气肿仍然比较严重,其他都还好,年做的腰椎手术至今有效。叶中央的肺气肿跟长期生活在岛上湿气浓重的环境以及早年用吸烟排解寂寞与伤痛有关。腰椎不好,除了受湿气影响,主要是长期艰苦的岛上劳作造成。叶静虎的腰也不好,去年2月动手术,腰椎这里打了12颗钢钉。
“鲁滨逊”式的海岛生活究竟有多苦?灯塔一般建在险峻的孤岛上,远离大陆,周边暗礁丛生。早上醒来,迎着晨曦,像打扫自家庭院一样,先得把小岛路上的落叶、尘土扫一遍。然后擦洗透镜,不能让透镜蒙尘,否则灯塔的光就射不远,指引航向的作用就会打折扣;每隔一小时为旋转的灯器上发条,使塔灯保持正常的旋转频率。此外,还有发电机的维修保养、电池电压测量、灯具保养、定时巡查、为塔身打漆等工作。泥水匠、木匠、漆匠、维修工,甚至厨师的活,早年的灯塔工都得自己干。
一天忙碌下来,夜幕升起,海风萧萧,茕茕孑立的守塔人与灯塔形影相吊,是心头最空落的时候。为了充实大家的夜生活,叶中央招集几个人一起研究修理内燃机,把所有零件都拆开来,摊在地上,再一一组装起来。
岛上没有淡水,吃的用的全靠雨天积蓄的雨水,要喝上干净的淡水都是奢侈的事。一切物质包括粮食蔬菜全靠半月一次的补给船送来。每次补给船来,生活物资等自己搬到岛上不必说,发电需要的柴油来了,也由灯塔工用肩膀挑上去,1吨柴油,四五百米陡峭山路,三四人挑一整天才能卸完……
那时候没有冰箱,补给船刚来的那几天,吃得还好,有些蔬菜不吃掉也保存不了,后面的日子就难过了。遇到台风天,补给船过不来,断粮断菜就成了常有的事。有一次,岛上只剩下一只冬瓜,他们把冬瓜切成三份,每天只吃一点点,5个男人硬是撑了7天,接着他们又喝了7天酱油汤。
在岛上,最怕的是生病,小病小灾熬一熬就过去了,得了急病重病或者小病耽误成了大病,可就麻烦了。叶中央一身的伤病,就是那样落下的。他守岛41年,唯有年那次,突发高烧,以为熬得过去,结果连烧了三天,人都昏过去了。那次,他们发出了唯一的紧急求救信号:在岛上点起了三堆篝火!
今年是叶家守塔的第年正在我们说话的当儿,驻守七里屿灯塔的孙儿叶超群也回来了,他是辗转了三个小时才从工作地点回到家里的,但已经比他爷爷那会儿进步了不知多少。早年,从家里到他爷爷所在的鱼腥脑岛、白节山岛,从得到准信儿要来,到真正踏足岛上,一切顺利也得三天左右,等船的时间就要一天。
现在岛上的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不仅有了冰箱,也有了空调、电脑、网络。不过,孤独和寂寞是依旧的,尤其是看到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贵州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