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彦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一些骨质疏松患者,所有举动都特别小心翼翼,生怕碰坏了自己,对运动更是敬而远之,害怕一不小心就会骨折。但实际上,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的方法恰恰就是锻炼。骨质疏松患者不要拒绝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强骨密度,更有助于骨骼健康。
坚持适当运动好处多
1
运动可使骨内血流量增加,带去营养,带走代谢产物,增加血钙向骨内的输送,使骨细胞活性升高,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和在骨骼内沉积,促进骨质形成;抑制骨内钙溶解,防止骨质疏松。
2
运动通过肌肉的活动对骨产生应力,骨骼应力增加使骨产生负压电位,使之容易结合阳性钙离子,促进骨细胞增生分化。
3
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包括雌激素和睾酮),从而增加骨骼对钙的利用,增加骨钙含量。性激素与骨代谢关系非常密切,雌激素是稳定骨钙的重要因素。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加快,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浓度增加,从而增加骨钙含量。
4
经常在户外运动,可接受充足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从而促进体内钙吸收。
5
运动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肌腱与韧带的顺应性、延伸性和柔软性,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敏能力,增强机体的灵活性、稳定性,从而预防或减少跌倒,降低因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发生率。
骨质疏松患者如何正确运动
1
循序渐进。运动能产生维持和增加骨量的作用,但间隔时间过长会使运动效果减弱。要想维持较高的骨量或延缓骨量的丢失,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
2
负重为主。如走路、慢跑、爬楼梯、跳舞或举重都属于负重锻炼。有规律的负重锻炼能增强肌力,延缓或阻止骨量的丢失,恢复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
3
中等强度。中等强度的运动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最好。锻炼可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提高强度,并将运动时间延长至30~60分钟。
4
避免摔倒。骨质疏松患者运动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及身体状况,以避免跌倒造成骨折。
5
因人而异。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方式应根据“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的原则来选择。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骨质疏松症的程度不同,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患者要避免弯腰和运动过度,以防脊柱和腰部受损。最该避免的运动是跳高、快跑等高强度运动。另外,不要向前弯腰、扭腰、仰卧起坐等,否则会增加脊柱的压力。
其他一些需要常弯腰、扭腰的运动,如打高尔夫球,也不要练习,以免造成损伤。
总之,骨质疏松的患者不要害怕运动,要想让骨骼强壮起来,是需要做适当运动的,但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做运动,否则会适得其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