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园”健康平台,特聘闫永莉教授主讲“免疫与健康”专题。闫永莉教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在该院从事内科临床与教学工作近40年,曾担任医院副院长,医学教育研究员。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季节。但是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因此,为了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老年人应注意秋季养生。
那么秋季老年人应从哪些方面养生呢?
当心秋燥引发旧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
老年人大多有旧疾,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发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小病”。
老年人防秋冻俗话说“春捂秋冻”,就是指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衣,此举可锻炼身体抗御风寒的能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患有慢支、胃炎,以及素体表虚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一定要坚持医生的指导治疗,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
起居有常很重要医专家指出,秋季防秋燥、防秋郁是健康防护重点。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少食辛辣。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注意情绪调适,纾解身心。
秋季老人如何锻炼秋季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天气寒冷,老人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的热身活动非常重要。如先做一些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练习,等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秋季特色养生经少洗澡,秋季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忌用碱性肥皂,以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秋季昼夜温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状。
适度“冻”一下,有很多老年人习惯蒙着头,紧紧裹着被子睡觉。秋季是连接夏冬的过渡季节,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
适量多补水,忌流汗,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过量运动又容易引起流汗,丧失水分,应该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慎防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原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秋季天气转凉,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最好家中能常备些舒缓血管,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等。
心情开朗,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健身娱乐活动,与人多交流,保持心情开朗。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