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沂蒙山人,很小就听说沂蒙山的由来,沂蒙山源自沂水蒙山。当地有歌谣说沂水围着蒙山转,小伙子围着姑娘转。还有“人人那个都说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抗日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一直余音绕梁传唱到今天,几乎成了沂蒙山区无形的名片。使人无不透着对沂蒙山的向往。又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誉,那种天地纵览,心有千壑,豪情万丈的感觉更吸引着我们这群爱山之人
沂蒙山区是一个很大的地域概念,自古就有有八百里沂蒙之说。山脉绵延临沂大部和淄博的一部分,其中蒙山尤为出名,它位于山东蒙阴县城南18公里处,绵延百里,纵横平邑、蒙阴、费县、沂南四地,主峰海拔米,为山东第二高峰,与泰山遥遥相望,被誉为“岱宗之亚”。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森林覆盖率98%,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个/cm3,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天然氧吧”。
两大主脉沂山
沂山位于沂蒙山区的东北部,古称海岱、海岳,为中国东海向内陆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东来第一山”之说,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于此,从而留下名垂青史的“东镇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数量为世界之最。
沂山森林覆盖率达98.6%,为山东省之最,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共有科,属,余种。以松类、刺槐、栎类为主要树种,还有水榆花楸、三桠鸟药等珍贵树种。沂山自然资源丰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1万个,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春到沂山,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夏到沂山,飞瀑流泉,酷暑无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气爽;冬到沂山,银装素裹,疑入仙境。
蒙山
山东蒙山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古称“东蒙”、“东山”,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总面积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素称“亚岱”,是沂蒙山旅游区核心景区。蒙山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山岳景观、森林景观、瀑布景观和人文景观。景区内奇峰耸立、水缠云绕,森林覆盖率99%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蒙山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地质属太古界泰山群,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岩石以片麻岩为主,有花岗岩、砂岩,成土母质较为疏松。其环境质量很高,无污染。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个,居全国之首,为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蒙山被誉为“天然氧仓”“超洁净地区”。[1]
三大景区龟蒙景区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沂蒙山旅游区龟蒙景区,现为国家AAAAA旅游区、中国首座生态名山、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享有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诸多荣誉。蒙山景区年先后入选“中国避暑名山榜”、入围“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第九名、荣获“国家森林公园30强”、山东旅游风云榜网络搜索前六名”等荣誉。
主峰龟蒙顶海拔1,米;因从高空俯瞰像一只神龟俯卧在云端天际而得名,为山东省第二高峰,素有“亚岱”之称。景区内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平均达90%以上,属超洁净地区,被誉为“天然氧仓”;蒙山水系发达,周边有大中小型水库多座,山泉分布极广,泉水甘冽,被称为“美容元素”的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龟蒙景区千峰万壑,云海松涛,泉飞瀑鸣,鸟语花香,一年四时,风景奇妙:春季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季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季银装素裹,玉琢冰雕。因其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赋予蒙山为世界养生长寿圣地,是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场所。
这里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周朝起,蒙山被封国祭祀。春秋时,孔子"登东山(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而小鲁",《诗经·鲁颂》咏叹蒙山。唐宋以来,蒙山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以及王心鉴的《东蒙行》“清风过沂水,松涛缦蒙山。天低雾沾履,路险云在肩。苍鹰巡玉宇,耕牛守麦田。回首登临处,浩浩一大千”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道教早期的重要人物春秋时期的老莱子、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蒙山以道教最为兴盛,道佛共修,向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古刹”之说。蒙山钟灵毓秀,孕育了诸如孔子弟子仲由、“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家族等贤圣人杰。[1]
自然景观
龟蒙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有:鹰窝峰、群龟探海、神龟拜寿、神龟望月、伟人峰、佛掌崖、蛙跳林海等。
鹰窝峰
鹰窝峰是龟蒙景区的标志性景点,因从平地当中拔地而起,四周像刀劈斧削一般人猿难攀,久而久之只有老鹰能够飞临其上、筑巢栖息,因此被古人称为“鹰窝峰”。鹰窝峰顶端有棵“不老松”,扎根在石缝中,历经风吹雨打屹立不倒,是鹰窝峰灵魂的象征。自古便有“不到鹰窝峰,枉为蒙山行”之说。
群龟探海
在海拔米处的一座山崖上,有许多龟状象形石,有的像在踽踽前行,有的像在东张西望。因峡谷中常会形成云海、雾海,因此称为“群龟探海”。
人文景观
主要人文景观有:万寿宫、福寿康宁鼎、东天门、江北第一悬崖栈道、寿仙巨雕等。
寿仙巨雕
寿仙巨雕于年开工,年完工,整个寿仙巨雕高米,宽米,一只眼睛就有13.5米,可同时并排站立十几个人。两个鼻孔像山洞,可容纳四五十人。年,寿仙巨雕作为“世界最大山体雕刻”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江北第一悬崖栈道
在龟蒙景区海拔米处,有一条全长米的江北第一悬崖栈道。栈道由米的悬崖栈道和米的森林木栈道组成。整条栈道蜿蜒盘旋,修建于悬崖之上,一步一景,步步惊心。
云蒙景区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自年开发以来,先后投资近十亿元,本着先保护后开发,边保护边开发的原则,凭借典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近百项行业认证和荣誉称号,现已成为沂蒙山旅游的核心主景区,沂蒙山区好风光的典型代表。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余科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个,为北京地区的倍,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育了浑厚的文化内涵,曾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驻留蒙山,吟诵蒙山。孔子"登东山(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而小鲁",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等佳句,苏轼游蒙山诗曰:“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云蒙漏泽春”;明代文字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还有民间典故、流传不胜枚举,秦砖汉瓦、古刹庙宇、碑碣石刻等遗存悠悠林立。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题,逐步开发为全省乃至全国休闲度假、健身康体绿色旅游胜地。景区累计投资3.2亿元,开发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景点。景区道路总长40余公里,形成了三纵二横的循环线路,建设公路10公里,石质台阶路3多级,木质步游道米(已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天下第一步道),建在了0平方米的停车场,配备了20部观光旅游车,建设了长米的客运索道。景区建有三星级宾馆2处,建设了旅游购物市场,开发了鹿苑、药园、鸟园、竹园、花园、大型石质牌楼等新景点,配套了森林冲锋车、森林漂流、森林索道、采摘园、药园、雨王庙、金刚门广场等民俗风情娱乐项目,完善了通讯、卫生、安全等设施。景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全方位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自然景观
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春季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季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玉琢冰雕。
云蒙峰
云蒙峰海拔米,是蒙山高峰之一,远看像一只巨大的神龟。传说是远古时期经历的天塌地陷和洪水滔滔劫难,只有大云蒙峰露出水面,挡住了漂流而至的枯木朽枝,洪水消退后,峰上挂满了柴薪,故又被当地人称为挂薪崛子。大云蒙峰尖峭高耸,直插云天,矗立于山脊云海之上,秀丽奇绝,峰顶有神龟望月、夫妻石、三县石等景点。登上大云蒙峰,可尽览蒙山无限风光。明代公鼐有诗赞曰:蒙山高最是双峰,上有烟云几万重。我欲峰头一伫立,却从天外数芙蓉。
沂山景区(2)沂山景区
沂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南45公里,是沂蒙山旅游区的核心景区,属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沂山东距青岛公里,紧临省道东红路;西距泰安公里,西出口接泰薛公路;南距临沂市公里;北距济青高速公路65公里,离即将开通的长深高速沂山出口约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2]
沂山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自东向西依次是:以东镇碑林、庙宇古建为主的东镇庙景区,以飞瀑流泉、古亭石刻为主的百丈崖景区,以古寺佛雕、古松名树为主的法云寺景区,以极顶览胜、天然景观为主的玉皇顶景区,以古庙神刹、奇峰怪石为主的歪头崮景区。五大景区交相辉映,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沂山景区不但有着山高谷深的独特地貌,也有着仪态万千的瀑布溪流。沂山又是山东省内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这里山野清幽,民风淳厚,田园风光恬静优美,是不可多得的山水俱佳之处。沂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吸引了大批的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纷纷前来祭拜赞美,为沂山留下了许多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财富。沂山的旅游特色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镇山文化、飞瀑流泉和极顶览胜三个方面,这既是沂山旅游的精华,也是沂山旅游的主要卖点。
自然景观
沂山的主要自然景观有:玉皇顶、狮子崮、歪头崮、百丈崖瀑布。碑林、古松群、玉带溪、圣水湖、孝母崖、白石瀑布、神龙大峡谷、黑松林、仙人谷、槐谷等。
东镇庙
东镇庙位于沂山东麓,始建于太初三年(前年),宋初建隆三年(年)迁于现址,历经纷乱战争、朝代更替,是一部记录沧桑历史的长廊画卷。东镇庙现有三山门、将军殿、大殿、寝殿、钟楼、鼓楼等庙宇20余间。庙内碑林规模宏大是全国三大碑林之一。
景区风俗
祭祀
沂山祭祀文化的历史可上溯到远古的炎黄时代,轩辕黄帝所封的“东泰山”即指今天的沂山。有确切记载祭祀沂山的第一位皇帝是汉武帝,西汉太初三年汉武帝亲至沂山,在沂山玉皇顶留下了“泰山祠”。自隋唐以来,镇山的祭祀地点有所改变,多在山下举行仪式,因此东镇庙成为皇家祭祀的重要场所。隋开皇十四年,隋文帝下诏就山立祠,祭祀沂山。在0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家御祭、官府祭祀、民间供奉和谒拜等活动在东镇庙及其周边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
乐舞
沂蒙山地区有灿烂的乐舞文化。自春秋的“夷狄之乐”、汉代“百戏”、唐代“乐舞”、宋代“舞队”、至明清的“秧歌”,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民间舞蹈,经历数十个朝代风雨的洗涤和冲筛,保留下来的已成为民间传统舞蹈的精髓。其中龙灯扛阁在全国独树一帜。
戏曲沂蒙山地区的戏曲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中以柳琴戏最为著名。建国之初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柳琴演员,如李春生、唱青衣花旦的张金兰等。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唱词通俗生动、善于铺陈,尤其长于叙事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柳琴戏的唱腔音乐,源于临沂流行的姑娘腔、花鼓调,并受到柳子戏的影响,其唱腔以多彩的花腔、独特的拖腔为主。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表演朴实、生活化。特别是小丑的表演,诙谐又不流于庸俗。民歌沂蒙山的民歌,和沂蒙山的历史、文化一样悠远而古老,以沂蒙山小调著称于世。沂蒙山小调,也称《十二月调》。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艺工作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它的曲调优美抒情﹐音调丰富﹐旋律舒展﹐是一首三拍子﹐徵调式的民歌。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上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沂蒙山里的歌,真实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沂蒙特产
沂蒙山特产就是以沂蒙山地区土生土长的原生态产品,具有典型地区性特征。沂蒙山区空气清新,土地洁净,生态幽雅,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盛产着许多种纯天然绿色食品,经过勤劳智慧的沂蒙山区人民代代开发和挖掘,形成了独具风味和特色的系列沂蒙山特产。有的香酥可口,有的鲜嫩无比,有的香辣出众,有的回味无穷,深受人们喜爱。是单位走访、福利团购和馈赠亲友的最佳选择。
煎饼:煎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饮誉大江南北,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华一绝”。它选用沂蒙山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小米为主要原料,并配以大豆、芝麻、花生、板栗、核桃、鸡蛋、蔬菜、水果等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工艺,科学配制,精工制作而成,具有色泽诱人,香甜可口,柔脆适中,营养丰富等特点是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民间传统食品。
红薯:块根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1.5%-5%;具有活性成分,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美容等功效,有“长寿食品”美誉。另外,块根常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也可制取淀粉、提取果胶等,制取的淀粉可以制作粉条和粉皮,可以制作美味的菜肴。
金蝉:沂蒙金蝉,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含大量的甲壳质、角蛋白、有机酸。具有散风除热、利咽、健体、明目等功效。即是餐桌上的佳肴,又是馈赠亲友之高档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