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出伏啦,下周青岛天气上蹿下跳接

8

21

出伏

明天是8月21日,正式出伏的第一天。

40天超长版“三伏天”结束

即将迎来凉快的日子

忍不住撒花庆祝

其实

立秋过后天气就挺给力

晚上欣然告别空调

吹着小风安然入睡

一个字“爽”!

出伏后每天都会过这样的日子

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当然

这种幸福感主要来自晚上

白天我们还得跟秋老虎作伴

看看接下来几天的天气

下周三是“处暑”节气。对于青岛来说,“处暑”节气前后,相对湿度会比前段时间有所下降,平均气温一般会比立秋时降低1~2℃,这其中最低气温的降幅比较明显。但在这一节气期间,“秋老虎”时不时还会发几天威,带来几天闷热天气。

未来一周,我市多云天气为主,24~26日有阵雨或雷雨,南北风交替风力3~4级,雷雨时阵风7~8级。27日受冷空气影响,市区及沿海北风风力会达到4~5级阵风7级,海上6~7级阵风8级。下周的气温是前高后低,浮动较大,市区及沿海最低气温21~24℃左右,最高气温24~30℃;其他区市最低气温18~24℃,最高气温24~32℃。

不管怎么样

已经出伏了

风凉日子还会远吗

再坚持几天吧

不过接下来的这34天也要当心

据说这些日子极为凶险

出伏到秋分

8月21日——9月23日

共34天,很凶险!

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时候。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

“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小编为防大家“一冷一热”,血压和心血管受不了,便给大家献上5点妙计:

记住这5点,才能过好这凶险34日:1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此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这10种滋阴润燥的食物

这10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不妨把这个菜单转给家里做饭人,让全家都吃的健康一些!

2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3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今天给大家介绍3款药茶,可以说是理气润燥、平稳血压的神器!

3款降压的药茶

4睡得“早一点”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这时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5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冻”一下更“皮实”,不易生病。

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得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只要记住以上这5点出伏后的养生秘诀,可保您一年身体无忧。

然而,各位会有这样的误解就是:“可以贴秋膘了,是否要进补呢?”

小编慎重地提醒您:

“不能随便乱补,后果很严重!”

出伏后的四防

防感冒勤增减衣物

闷热天气渐行渐远,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好朋友们要多调整、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颈椎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因为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与贪凉有关。所以,要记得通风开窗,注意保暖,不可贪凉。

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子、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也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

防肺燥饮食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防秋乏晚上睡早点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防霉菌通风勤一点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咱们中国人对滋养身体

有着很执着的追求

但是在出伏时养生,有几点需要注意

要不然很容易误入歧途!!

出伏养生滋补八个误区

1、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不能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3、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不能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5、不能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6、不能重“进”轻“出”

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







































鏈変粈涔堝ソ鏂规硶娌荤枟鐧界櫆椋?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浠锋牸澶ф闇瑕佸灏戦挶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dzz/81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