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医院,两院何以如此繁华

点击上方“法眼观察”   

医院并不产生病人,除非极个别的医源性传染;法院也不会产生纠纷,除非极少数人徇私枉法。医院只是人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身体某个器官坏了怎么办,切呗!法院只是社会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关系出了毛病怎么办,判呗!而当前一些人,偏偏把问题都归结于“最后一道防线”,医治不好,医闹!判决不满,上访!

把防线“前置”管用吗?医学上确实有一个分科叫预防医学,然而看看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疫苗事件”吧,那些黑心厂家、医院的本身就是无效的疫苗,医生又怎么能预防住疾病的传播?法院为了不至于让“最后一道防线”失守,也在挖空心思地把这道防线往前推进,巡回、驻村、案前调解,结果又如何?

  

医院排队挂号的焦虑,在“案多人少”的压力之下,现在一些法院也开始挂号,不少法院的案件排期开庭已经排到三个月之后。“两院”繁荣的背后,并没有让医生、法官这两种群体产生多少职业自豪感,相反,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法承受的职业压力,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医学与法学虽然分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然而这两个学科无疑又是一对难兄难弟。

  

因为社会问题会转化成人体疾病,人体疾病也会转化成社会问题。病人为什么会越治越多,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纠纷为什么会越处理越多,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公正司法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分配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医生、法官只是处于这些问题的终端,依靠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称“社会上有一种互害模式”:农民种菜,喷洒农药,自己不吃,卖给别人,说:菜有毒,我吃肉;养殖场养殖,添加激素,自己不吃,卖给别人,说:肉有害,我吃菜……人类面临的许多灾难,十之八九是一部分人带给另一部分人的,而人类最险恶的天敌,似乎越来越是人类自己。

“两院”繁荣彰显的是社会之病、管理之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生不见得是个蹩脚的医生;就案办案、严格依法的法官不见得是个糊涂的法官,在社会分工之下,谁都无法跳出圈外。比如医生只能在雾霾天医治那些肺病患者,无法代替环保部门关停那些滚滚浓烟的工厂,法官只能坐在法庭上判一对怨偶是否离婚,无法代替恋爱之人在结婚前就做出理性选择。

  

有种东西将会少起来,比如“精神家园”,有种东西将会多起来,比如“精神病院”。放慢脚步,等等灵魂!社会跑得太快,医院和法院都受不了。《人民日报》一文称“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错!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法院案件越来越少,才说明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越来越高。

内容转载自







































娌荤櫧鐧滈鐨勪腑鑽柟
鐧界櫆椋庡湪鏃╂湡鑳芥不鐤楀悧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dzz/81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