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中心医疗团队
医院治未病中心成立于年,现有人员22名,副高及以上医师6名,主治医师10名,医师6名。其中资深针灸医师3人,高级推拿师4人,针灸硕士研究生3人。曾先后派遣医师到北京、上海、医院进修。该中心遵循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开展了毫针、电针、火针、刺络放血、穴位注射、药物离子透入以及推拿、脐疗、隔姜灸、督脉铺灸、“冬病夏治”等多种绿色疗法,并配有药物离子透入治疗仪、骨质增生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及国际先进的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德国威伐光治疗仪等。该中心于年开设病房,现开放病床30张,两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定期查房指导治疗工作,中西医结合,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诊疗条件。现该中心不仅对骨性疾病、常见内科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更是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亚健康群体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神奇的治疗保健效果。
科室特色技术
医院治未病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运用传统疗法,针对各种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调节和干预治疗,具有疗效好、痛苦小、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是集治疗、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一站式绿色诊疗新模式。其特色治疗有:
脐疗:“脐疗”是该中心最具特色疗法之一,是利用各种治疗手段作用于脐部,通过经络以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一些疑难杂病,并具有预防和保健作用,它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无痛,无创伤,作用显著。
正骨推拿治疗:是以骨盆为基础,脊柱为中心,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入手,通过手法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和气血功能,达到手法整复关节,脊柱小关节调整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近代以来,本疗法不仅对颈腰椎棘突偏歪等骨伤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治疗范围包括中医的内、外、妇、儿、骨科等许多领域疾病,具有安全速效、疗程短等特点。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手段,以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和儿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根据幼儿皮肤娇嫩,体表的经络穴位对刺激特别敏感的这一生理特点,通过医生在小孩身上的特定穴位做轻快、柔和的手法按摩,调整小儿阴阳气血、调整脏腑、防病治病。同时还可改善和调整患儿的体质,增强其抗病能力,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发育打下良好基础。
腹针疗法:腹针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尤其在颈肩腰腿疼,失眠,胃肠道疾病,乳腺增生,月经不调及慢性病、疑难病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头针疗法: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能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尤其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疗效显著。
奇穴疗法:董氏“奇穴疗法”治疗各种痛症,如妇科疾病、消化疾病、心血管疾病、四肢骨关节疾病等,一针见效,疗效奇特。
耳穴疗法:耳穴是耳廓上的腧穴或反应点。耳穴疗法主要指耳针治疗、耳穴压豆。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副作用少、经济安全、疗效好等特点。适用于失眠,儿童近视,减肥,妇科疾病等。
督脉铺灸:主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良性风湿症等。
温箱灸疗法:“温箱灸疗法”使用艾绒做成艾条,放入灸箱中,放置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熏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咳嗽,哮喘,鼻炎,咽炎等有奇效,对于中气不足: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肾下垂等有良好的疗效。
火罐疗法:“火罐疗法”是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消化不良、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和肥胖等。
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治疗治病的一种方法。其适应症包括中风、头痛、睡眠障碍、抑郁等精神疾病,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骨科疾病,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痔疮、前列腺等外科疾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以及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等。
三伏膏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尤其在伏天季节,自然界阳气充足,为更好的去除人体寒湿两邪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性疾病有显著地疗效。
为了保证冬病夏治的贴敷疗效,饮食上应该:
1.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不要贪凉;
3.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4.禁食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医院针灸科马建华
当然,如果能够配合以下药膳,更可以提高冬病夏治的效果。
参蛤乌合粥
原料:人参粉3克,蛤蚧粉2克,何首乌15克,百合12克,梗米60克。
做法:先将何首乌、百合加水毫升左右,煮至约毫升,然后去渣,加粳米煮成粥,待熟时加入人参粉、蛤蚧粉,加以搅匀,趁温服用。
功效:益气补肾,滋阴养肺,纳气定喘。
适应症:凡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及哮喘而表现为“阴阳俱虚”或“气阴两虚”者均可用之。
橘枣茶
原料:橘皮10克,红枣15克。
做法:将橘皮切丝,红枣炒焦,以上2味一同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适应症:胃脘瘨胀疼痛,喜暖怕凉者。
川乌粥
原料:川乌末20克、粳米50克、姜汁1匙、蜂蜜3匙。
做法:川乌生用去皮尖并捣成末,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蜂蜜,搅匀,空腹服之,以温为佳。
急救-健康关爱-医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