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治疗协定处

表皮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82.html
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预防并治疗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诊疗方案第四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诊疗方案第二版,在中医发病“三因治宜”治疗原则指导下,结合我院感染疾病科、呼吸科、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发病特点,特制定本院协定处方如下:

一、预防篇

1.内服方

方药组成:

麦冬10g太子参10g北五味3g

苍术5g防风5g甘草3g

杏仁5g升麻3g黄芪10g

白术5g陈皮10g藿香10g

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早、晚餐后30分钟,每次浓煎90ml/袋,每次1袋,每日2袋),连服1-2周。适用人群:适合大众预防使用,有基础疾病等情形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方解: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内有伏邪,耗损正气,又感受疫戾之气,预防重在顺天承运,枢达气机,特选益气固表以御风寒的玉屏风散、养阴润燥以强心肺的生脉散、和中化湿以辟浊健脾的神术散、以及针对庚子岁初之气太阳寒水加临的升麻和杏仁,组合成方,以冀天人合一,扶正御邪之效。?

2.香囊方

方药组成:

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萸

上六药各等份,做成香囊,佩胸前?。

出处:出自《理瀹骈文》辟瘟囊。

注意事项:外用药物禁止内服。?

3.茶饮方

方药组成:

生黄芪9g桔梗6g沙参9g

蓼大青叶12g知母9g连翘12g

苍术9g佩兰8g

上药代茶饮,每日一付?。

二、治疗篇

1.外寒内湿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乏力、头痛,胸膈满闷、纳差或恶心呕吐、便溏,舌质淡,苔白厚,边有齿痕,脉沉滑。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方药组成:

大腹皮20g白芷10g紫苏10g

茯苓20g半夏9g白术10g

厚朴10g陈皮10g桔梗10g

甘草10g藿香10g黄芪20g?

方解: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紫苏、白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散邪。厚朴、大腹皮,行水消满。半夏,陈皮,降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甘、术、苓,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诸药配合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2.外寒内热

临床表现:初起发热或无发热,恶风寒,乏力,咳嗽,有痰或少痰,头身重痛,气短,口干,脘痞,或有便黏腻。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透邪、益气化浊。

方药组成:

黄芩15g知母10g炙麻黄10g

杏仁9g白蔻6g生苡仁30g

桑白皮15g苍术10g生黄芪10g

厚朴10g陈皮10g

加减:

发热重者,加生石膏30g(先下)、青蒿15g、柴胡15g;

咽痛者,加银花15g、连翘15g、桔梗9g;

苔腻者,加藿香10g、佩兰10g、陈皮10g;

腹泻者,去知母,加黄连9g?

3.痰热内蕴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少痰,胸闷胸痛气促,身痛,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便秘或便粘腻不爽,气短,乏力,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保肺平喘。方药组成:

生石膏30g(先下)炙麻黄10g

杏仁10g银花15g知母10g

水牛角30g浙贝母10g瓜蒌30g

生大黄6g(后下)厚朴15g

地龙20g葶苈子20g赤芍20g

生黄芪20g

加减:

烦躁、舌绛口干者,加生地30g、丹皮15g;

气短、乏力明显者,加西洋参10g;

便溏不爽者,加槟榔10g。?

4.湿热并重?

临床表现:发热倦怠,咳嗽胸闷腹胀,肢体酸重,咽痛,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药组成:

滑石20g黄芩10g茵陈30g

石菖蒲10g浙贝母20g通草10g

藿香10g连翘10g白蔻仁6g

薄荷6g射干10g?

方解:本方主治湿温、时疫,邪留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湿热交蒸,则发热、肢酸、倦怠;湿邪中阻,则胸闷腹胀;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热毒上壅,故口渴、咽痛;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合,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共为君药。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臣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通草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益其清热利湿之力。热毒上攻,咽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贝母、薄荷,合以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5.阴虚外感

临床表现: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组成:

葳蕤10g淡豆豉10g炙甘草6g

桔梗10g薄荷6g白薇6g

花粉10g麦冬10g葱白6g

红枣10g?

方解:本方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而设,以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为证治要点。君药葳蕤甘平柔润,滋阴润燥,以滋汗源,润肺之燥。葱白、淡豆豉为臣药,解表宣肺,止咳利咽。薄荷、桔梗佐白薇凉血清热而除烦渴。炙草使甘润增液,顾护脾胃,调和诸药。

6.肺脾两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治法:补益肺脾。

方药组成:

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0g

生黄芪30g茯苓20g藿香10g

砂仁6g苏梗10g

7.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动则气喘,或咳嗽,神疲倦怠,自汗,心悸、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或舌嫩红,舌苔黄或腻。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组成:

沙参15g麦冬15g生黄芪15g

神曲20g赤芍15g桑白皮15g

地骨皮15g枳壳10g青蒿15g

生地15g

加减:

气短气喘者,加五味子10g;

心烦失眠者,加炒枣仁15g;

纳差、便溏者,加党参15g、茯苓15g、半夏9g、陈皮10g、甘草3g?

(供稿:医务科魏淑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ys/12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