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诊断治疗药方汇总

治病不难(zbbn)---让天下无难治之病,让治病花最少的钱。

引言

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被哮喘夺去了生命,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万。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

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

哮喘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

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或)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

很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可闻及喘鸣音。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很多哮喘患者在确诊之前常常经历很长时间的误诊过程,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咽炎等,

由于错误的诊断导致治疗方案的错误,不仅延误治疗,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痛苦,经济上的付出也白白浪费掉。

并且他们会经常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对哮喘病没有治疗作用,反复使用容易造成耐药。

下面介绍中医如何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诊断

支气管哮喘

     本病以哮喘,咳痰,胸闷,呼吸急促困难,难以平卧或伴有哮鸣声,或张口抬肩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哮喘”的范围。多在秋冬和春季发病。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五类证型。

寒 证

热 证

痰浊证

阳虚证

阴虚证

     寒 证 冬季发作较剧,咳嗽,气短,胸闷,痰稀色白,多泡沫,喉中有痰鸣音,怕冷,舌苔薄白,脉浮而紧。治宜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单验方·

  方一 麻黄6克,杏仁9克,甘草6克,苏子9克,橘红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海螵蛸9克,炙麻黄6克,细辛1.5克。共研细末,分为3包,早、中、晚各服1包。如痰多加贝母6克同研。连服1个月。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小儿哮喘确有效验。   方三 见热证哮喘单验方二。

·食疗方·

  方一 陈醋毫升,红糖30克。共煮沸,每次服20毫升,每日3--4次。

·外治方·

  方一 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脚心(涌泉穴,可摊至整个脚心);外用纱布包好,48小时除掉。敷药后5--6天,便可产生疗效。   方二 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

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时开时贴药,至下午2--3时为止,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时,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为1疗程。

据报道,治疗支所管哮喘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心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五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膈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七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返 回

     热 证 呼吸急促,气粗,喉中痰鸣,咳嗽痰黄稠,难于咯出,胸膈烦闷,口渴喜饮,尿黄,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单验方·

  方一 五味子30--50克,地龙9--12克,鱼腥草30--80克。先将药浸泡2--4小时,再用文火煎15--20分钟,水煎2次,混合后约毫升,于下午4时、晚上8时各服一半。据报道,治疗50例,经7个月--2年观察,痊愈1例,临控47例,有效2例。   方二 土鳖虫(烘焙)1.5克,地龙(炙)3克,共研细粉,用开水送服(或入胶囊)每日2次。也可每次用止嗽定喘丸6克,与本方同服,或用麻杏石甘汤(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送服本方(细粉)。

若痰多,加炙僵蚕(研末)1.5克。寒证哮喘,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芍、干姜、半夏各9克,细辛3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送服本方(细粉)。

·食疗方·

  方一 饴糖60克,豆腐浆1碗。煮化顿服。每日1剂。   方二 白萝卜克,蜂蜜适量。萝卜去皮,加水适量煮熟,用蜂蜜调味,连汤服食。每日1剂,连服15-20日。

·外治方·

  方一 栀子60克,桃仁18克,杏仁6克,胡椒3克,糯米5克,先把栀子、胡椒、糯米研为细末,再把桃仁、杏仁研为细末,混合均匀,鸡蛋清调成膏(此为1剂),敷于两脚心(涌泉穴)和足背相对应的部位,覆盖塑料薄膜,用绷带固定,12小时换药一次(1剂)。成人可在晚上敷贴。                                                         返 回

     痰浊证 喘促咳嗽,喉间痰鸣,痰多而粘,咯吐不爽,胸闷胀满,饮食减少,或见恶心呕吐,喘时不能平卧,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气平喘。

·单验方·

  方一 莱菔子、苏子各9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9克,大枣4个。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 见本病阳虚证单验方。

·食疗方·

  方一 乌贼骨克(焙干研粉),砂糖0克,混合后吞服,每次15--24克,每日3次,连服2周左右。据报道,治疗8例慢性哮喘患者,7例症状获得控制,经多次气候变化未见复发,1例好转,症状减轻。

·外治方·

  方一 见寒证哮喘外治方二。                                                         返 回

     阳虚证 喘促日久,怕冷,手足欠温,面色苍白,自汗,气短,动则喘息加重,痰白清稀,便稀溏,尿多,腰酸,疲倦,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

·单验方·

  方一 紫河车粉克,蛤蚧克,桔梗、陈皮各克,共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0.25)。发病时,每次服3--4粒,每日2次;缓解期每次服1--2粒,每日2次;均空腹服。据报道,治疗哮喘58例,痊愈24例,显效29例,进步5例。   方二 蛤蚧1对(约80克),海螵蛸克,焙干研成细末。每次服6克(临服时加糖等分矫味),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连服4个月(每料药可服2周左右)。

据报道,治疗小儿哮喘症8例,多于服药后8--11天见效,发病停止。随方1.5--3.5年,8例中6例不再发病,2例发病次数减少,症状亦轻,明显改善。

·食疗方·

  方一 胡颓子叶适量,晒干,文火炒至微黄,研末备用。每次服3--5克,用热米汤送下。早晚各1次,连服15天,必要时可服数周。据报道,用本方治疗余例,一般服药10--15天症状即显著好转,部分病人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方二 核桃0克,捣烂与蜂蜜0克和匀,瓶装备用。每次食1匙,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外治方·

  方一 见寒证哮喘外治方二。                                                         返 回

     阴虚证 喘息痰鸣,口燥咽干,消瘦,烦热,痰少,质粘,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肾益肺。

·单验方·

  方一 黄芪60克,当归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早、午、晚3次服。每日1剂,连服2个月。据报道,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均屡试屡效,功效卓著。又有预防感冒,增强体质的功效。   方二 白芍60克,甘草10克,沉香6克。共研细末,开水泡服3次,每日1剂。据报道,本方治疗哮喘效果颇佳。   方三 胡颓子叶、枇杷叶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食疗方·

  方一 冰糖克,陈醋毫升。放入锅内,加热煮沸,待糖全部溶解后,候凉装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2次。

·外治方·

  方一 见热证哮喘外治方。

治病不难:zbbn

让天下无难治之病,让治病花最少的钱,名医验方共享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ns.com/ways/12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