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文化,推广非药物疗法!
开启中医新思想,我的健康我做主!
股票代码:
什么是冬病?
常听人们说「冬病夏治」,冬病是什么?就是在冬季反复发作的疾病或不适。例如,哮喘、咳嗽等。
容易患上「冬病」的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体内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表现为:手脚常年冰凉;害怕寒凉喜欢温暖;怕风怕冷,动不动就感觉身体疲倦,容易犯困等。中医称这些表现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邪容易从体内生发出来。
另外,患上「冬病」的人,即使在炎热的夏季,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长袖睡衣、穿袜子。
冬病怎样夏治?
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就叫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
冬天阳气不足,导致很多人体质虚寒。阳气不足,就要在夏季阳气足的季节,把不足的阳气补足。因此,中医强调补阳,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中医强调「养阳」的原因,在于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句话是说,对于身体虚弱的人群,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
适合冬病夏治的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阳虚体质者,即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类患者常见症状为: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
冬病夏治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
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不适合冬病夏治。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要从饮食、起居等方面综合调养。
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头、羊肉、新鲜桂圆或荔枝等。
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以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对于脾胃不健的人,夏天可以多吃些姜。姜性辛温,能散寒解表,夏天人身体毛孔张开,多食用姜有利于湿寒气排出。
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多,导致气阴两虚。
按摩穴位
日常可以用玉玄推针术按揉腹部,调节五脏六腑;也可以按揉内关、劳宫等穴位调养心气;推按足三里、阴陵泉以健脾胃,去湿气;按揉肺腧、天突、大椎,以调养肺气。
推荐阅读:
·年,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先活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
·玉玄宫科技首届《年广东春季经销商培训会》胜利启动
·未病先防,夏季养生(心)正当时,做好四件事情最关键!
打造中医非药物医学模式为人类医学服务
财富——
财富——
财富——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