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济南国际博览城北区会展中心先行区,项目由城市展厅、酒店两部分功能组成,肩负提供首发站服务、展示城市形象、打造人居环境体验空间的重任。
▲项目区位结合项目的功能需求,规划南北楼、东楼三栋体量,整体造型延续会展建筑“导角”的统一元素,呈U型面向国道展开,使建筑获得更长的展示界面,同时形成相对独立的酒店前场。
▲方案生成▲项目实景益唐摄影受限于会展建筑的有机整体性,设计如何内化北侧会展中心第五立面的造型元素,并呈现拥有自身特质的多元微观设计,使得“越接近建筑,越能感知设计力”?本文将从南北楼的立面构序及东楼的界面逻辑来诠释其设计创意的精细化落地之术。
▲北楼的立面层次益唐摄影一层采用通高超白高透玻璃,映射室内展示的全貌;其余层结合室内的功能需求,局部按照一定比例叠加运用“玻璃+陶管”双幕墙,营造丰富立面效果的同时给予室内或开放或私密的视野空间。
▲北楼幕墙平面展开图▲南楼幕墙平面展开图设计16根陶管为一组构成立面单元,前14根采用自然面陶管正面向内旋转,后2根采用陶管粗喷砂面区分材质,旋转角度以5度一个梯度,形成富有渐变韵律的立面形式。
▲单组陶管的详细讲解图▲陶管旋转角度示意以北楼为例,二层宴会厅处,采用“玻璃+陶管”双幕墙,陶管旋转角度最大化,给予室内最佳透光度;厨房处,采用陶管幕墙附加砌体墙外侧,陶管以20mm的间距平直阵列,保证其私密性需求。
▲律动的陶管益唐摄影设计团队将贯穿陶管内部的龙骨固定节点与玻璃幕墙框架相结合,跟随外侧装饰的不锈钢杆件的横向走向,隐藏于双幕墙内部空间。
▲陶管固定节点图▲陶管固定的横纵向剖视图▲龙骨框架的横向消隐益唐摄影设计使用体块穿插的手法:在形式上,打破呆板的横向肌理;在功能上,扩大室内空间的使用面积。在穿插体块的转角处,采用最大弧形尺度玻璃,呼应“导角”元素的基础上,打造局部亮点。
▲“导角”悬挑玻璃益唐摄影▲东楼的界面逻辑益唐摄影考虑近人尺度的美感,经过建模、轻质材料实体上样、人视点效果的反复推敲,选用适度比例关系的弧形格栅连接塔冠顶部与墙身。其中,格栅杆件模数化排列:以“4+1”为一个单元阵列式排布,4指50*mm的铝方管,1指穿孔铝板。
▲格栅杆件的平立面构造图▲格栅杆件构造节点图▲弧形格栅相接塔冠益唐摄影11根陶管形成一组小单元,其中第3-9根正面向内倾斜60度,其余四根不动;第2根和第10根旋转90度,宽面朝外,并与第1根和第11根齐平;四组小单元合成一组大单元,多组大单元排列成一层单元,相邻层单元之间通过中线镜像而成。
▲竖向陶管系统生成示意竖向陶管与东楼结构柱所处位置相吻合助力立面美观度,并与玻璃幕墙结合形成超强通透感的斜向百叶通风系统。横向玻璃幕墙的排烟窗设计,根据每层的使用情况采用不同的模数及开窗位置,分割小块、营造大场景的上下镜像关系,增加了塔身的美观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4F幕墙平立面构造图▲趣味性的幕墙组合益唐摄影设计主入口三车道前场空间,雨棚悬挑尺度达18m。如此大体量的雨棚,近人尺度的细节表现也随之放大,设计师采用多重元素的叠加消解近人体量:雨棚的顶部采用波浪形的铝板,作穿孔处理;支柱采用亚克力板与铝板等材质雕塑造型。
▲微观之处的雨棚立柱益唐摄影同时,在连接大堂的入口处理上,整体上设计向外扩充的体块,丰富入口空间。局部上,设计统一的内凹穿孔铝板造型,修饰扩充体块的外立面顶部;设计门厅三重门,并融入金属风片;设计运用香槟金、哑光等元素装饰内嵌水曲柳的长条形门把手,保证接触的温度感;设计建筑的边角体量,营造进退有致、凹凸错落的丰富空间。
▲入口向外扩充的体块益唐摄影▲三重门益唐摄影▲细微处的建筑空间营造益唐摄影ATTENTION
*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申明:文章内容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