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伦(安徽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5岁,农民。以夜间发作气急哮喘,并逐渐加重来院急诊。既往体健,长期从事农田劳动,吸烟量大,有慢性咳嗽咯痰,入冬加重病史,有时夜间咳嗽剧烈时可发生阵发性哮喘。本次发病已经连续3天,一开始主要是白天干咳,晚上加重并吐白色泡沫痰,有时夹有鲜血,曾在门诊中医科就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输液(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氨茶碱)3天,并用了大量抗生素。今日症状明显加重,不能平卧、说话,遂由家属以坐位扛抬来急诊。
体格检查:
神清,焦躁状,端坐体位,呼吸急促,面色灰白,口唇青紫。血压/mmHg,心率次/分,律齐,未闻及奔马律,心尖区可闻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叩诊示左心浊音界向左向下增大,两肺部可闻及弥漫性干性啰音,两侧肺底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肝脾未扪及,四肢脊柱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哮喘。
立即安排端坐体位的床位,吸氧,肌肉注射杜冷丁mg,静脉注射呋塞米30mg,建立静脉通道,缓慢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ml+氨茶碱0.25g,同时给予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复方单片1片。
患者气急症状明显缓解,开始可以说话,血压逐渐下降,平静入睡,次日转入病房。入院后经过系列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治疗半月后症状缓解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