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
编者案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表述,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经济学家林毅夫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应以投资拉动经济为主,但条件必须是有效的投资,而非低水平的重复投资。 林毅夫 1952年10月生,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2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举世瞩目,可谓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自1979年至2012年的33年里,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8,经济总量增加24倍,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样高速的延续经济增长史无前例!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跻身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2012年我国人均收入达6100美元。 经过33年的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我国也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成为全球对外贸易最有活力、最开放的经济体,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 经济下滑更多是国际周期性因素引致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唱衰中国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其理由是,中国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的问题,这类体制机制性问题未导致危机,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体制机制性的矛盾就要爆发。在这类国际舆论下,国内也有人认为,中国过去的增长方式,即以投资来拉动增长的方式,是不可延续的。中国应转变为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那么,到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我认为,关键的是,要分析2010年一季度以来连续13个季度的经济下滑的真正缘由。人们常说,要对症下药,不能病急乱投医。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13个季度的经济下滑? 我个人认为,2010年一季度以来的经济延续下滑,是由于全部国际经济还没有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周期性因素。我国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为10.4,2011年为9.3,2012年为7.8。经济增速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注意在同一时段,发展程度与我国相近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巴西,2010年增长速度为7.5,2011年是2.7,2012年唯一0.9,也在不断下滑。再比如印度,一样作为金砖国家之一,2010年增长速度为10.5,2011年是6.3,2012年唯一2.2,也是不断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超过中国。再看一些表现非常好的高收入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等,同一时段,下滑幅度都比中国大。 所以,造成中国2010年后连续13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应当有一个共同的外因,即发达国家还没有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经济发展滞缓,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不振。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有"3驾马车",第一驾马车是出口,增长速度减慢。第二驾马车是投资,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之初,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反周期的经济刺激政策。5年来,这些政策所支持的投资和消费,在缺少新的刺激因素的状态下,增长率下滑是一个一定。唯一能支持经济较快速增长的是消费,在此状态下,明显,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并不是是体制机制而至,也并不是我们经济增长不可延续使然,而是国际周期性因素引致。 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由因此国际周期性因素,为保持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必须采取反周期的经济措施。应当采取哪些反周期的措施?以刺激消费为主,还是继续以投资拉动为主?这在国内各界争议较大。很多人认为,由于我们的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方式不可延续,就主张中国应当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我个人对此存疑。 我们知道,消费在当前确是需求,但到下期呢?生产能力未增加,如要继续支持消费增长,可能要举债。如果举债,短期内,债务少可以继续举债,但时间久长后,终究总要还本付息。生产力没有提高,危机随之来临。从目前的国际经济增长态势看,短期内发达国家很难走出窘境,造成我们的外在需求相对疲软,这类情形可能延续相当长时间,以消费拉动作为反周期的措施,是无源之水,不可延续。 在此状态下,应当以投资,固然指的是有效的投资,作为反周期措施。投资在当前是需求,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到下期将转化为生产力,国民经济就能增长,收入就可提高,提高的收入可以再用来支持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如此,投资和消费都可得到有效促进和支持。如上分析,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但可以推动投资增长,还可以刺激消费。 以我国为例,投资拉动遭到最大质疑的是2008年至2012年,实际上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由于从1978年到2007年的19年间,我国年均消费增长7.7个百分点,在世界上是很高全国哪家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的水平,但在投资拉动遭到最严厉质疑的2008年至2012年间,消费增长年均是9.1,比原来的水平还提高1.4个百分点。为什么?由于随着投资的拉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就业也相应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随之上升,消费一定增加。 所以,我个人认为,从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和短时间的反周期措施看,中国还是应当以投资拉动为主。 必要时采取反周期的刺激政策 但以投资拉动为主,条件必须是有效的投资,即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投资,而非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多年,是否是还能找到有效投资的机会?只要仔细分析,机会很多。 首先,我们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产业水平在全球也属中等的产业水平,技术在全球也是中等水平,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空间巨大。而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都离不开投资。 其次,我国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近些年,虽然基础设施改进很多,但基础设施的欠账也很多。比如,现在的基础设施,过去主要是城市和城际间的高速公路、港口和飞机场,但城内的轨道交通、地铁和道路严重不足,地下管严重老化。这些领域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巨大。 再次,从环境角度看,依赖高能源、高排放的经济高速增长,一定带来环境恶化的压力。因此,在节能减排领域,也需要大量投资。明显,既能提高生产力、消除增长瓶颈,又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回报的投资领域众多。针对上述投资机会,是否是有资金可以投资?从政府角度看,目前我国累计国债余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在全球属最低水平,即使计入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占比也不高。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地方投资平台的债务为10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2,两者加起来的负债也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即使,以最高的估计17万亿来计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两者相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放眼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积累的负债低于50的极少。我国还是财政状态很好的国家,更何况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并不是像其他发达国家是用来支持消费的,没有物质作为抵押。我们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大部分投在基础设施领域,它是有回报、有资产的。鉴于此,我认为,政府作为反周期的财政空间依然很大。 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常常面临一个窘境:即使国内有资金,要投资必须从国外进口一些机器、设备、原材料,而国外进口就需要外汇,他们常常受限于外汇不足。我国有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属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根据当前的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必要时采取一些反周期的刺激政策,我们的经济增长率就能保持在所期望的水平。有目共睹的是,在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到7.5时,我们政府采取了支持铁路投资、支持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措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迅速转暖,到达7.8个百分点。今年一至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7个百分点。 充分发掘后发优势的潜力 对中国而言,重要的不是今年能否保持7.5到8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未来5年、十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是否是还能保持较快增长。对此,大家可能在报纸上看过我曾发表的一个言论,即中国还有20年的时间可以保持每一年8增长的潜力。我说的是"潜力"。为什么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保持8增长的潜力呢?众所周知,经济增长在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要增长,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产业需要不断升级。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比本国先进的技术,进入到发达国家已存在、附加值比本国高的产业,这些都属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此,可以大幅下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本钱和风险,经济学上,称之为"后发优势"。 假定发展中国家善于利用后发优势,那么它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超过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善于利用后发优势。 我们所利用的后发优势迄今已33年,还能保持多久的经济增长?如何衡量后发优势呢?我觉得,一个很好的衡量方法就是,比较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 人均收入水平是平均劳动生产率的评价指标。2008年,依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1951年与美国的差距,日本的人均收入在那年也是美国的21。新加坡1967年的人均收入也是美国的21。韩国1977年的人均收入也是美国的21。这些东亚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占美国21的水平,由于善于利用后发优势,日本保持了20年年均9.2的经济增长,新加坡保持了20年年均8.6的增长,韩国保持了20年年均7.6的增长。我国改革开放后与它们的发展的轨迹、道路、模式一致。如是后发优势的利用让它们实现了20年7.6-9.2的增长,就代表这个后发优势让我儿童白癜风的缘由们还有20年年均8增长的潜力。这是为何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依然有潜力保持20年8增长率的逻辑。 固然,这只是一个潜力。发挥这个潜力的条件是,我们必须依照比较优势发展。依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就有竞争力,资本就会积累,产业随之升级。产业升级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依照比较优势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应当有比较准确的价格信号,因此,我们应当继续深化市场改革,提高价格信号的准确性,为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创造条件。利用比较优势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我们必须深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掘后发优势的潜力。 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 通过利用后发优势的潜力,经济增长速度提升,资本加速积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也会随之加快。这一定出现需要政府来帮助解决的外部性和调和的问题。所以,除有效的市场,还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东亚经济体,之所以能够成为2战后少数几个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的国家,再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就是由于东亚经济体一直都是市场经济,同时有一个有为的政府。 使人欣喜的是,我们政府对这1问题的认识十分深入。10八大提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同时继续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根据10八大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我粗略估算,如果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十年翻一番,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7.2,但我们2011年的增长速度是9.3,2012年是7.8,因此从2013年到2020年,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我们应当有的增长速度是6.8。还有一个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也翻一番,现在人口增长速度是0.5左右,两者相加,若城乡居民收入也翻一番,2013年至2020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应到达7.3。正如我前面所言,我们有8的增长潜力,实现7.3的增长,只要改革到位,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1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201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是4400美元,翻一番是8800美元,如果经济增长保持在7.3,我们生产效率提高幅度极大,我们应该会有真实的货币升值。到2020年,推敲货币升值的因素,我们的人均收入有可能到达12700美元。依照国际标准,人均收入到达12700美元,就属高收入国家。我认为,这1目标即使不在2020年到达,就会在2021年或2022年到达。如此,中国完全有可能继韩国和我国台湾以后,成为第三个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再成为高收入的经济体,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也必将做出巨大贡献。 假定发展中国家善于利用后发优势,那么它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超过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善于利用后发优势。